扬子北缘及周边地区铅锌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研究
【摘要】:
从矿床成矿理论研究方面看,边缘成矿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课题。大陆边缘是成矿作用最显著的地带之一,世界上很多矿集区和大型、超大型矿床都分布在大陆边缘。目前已发现的MVT型铅锌矿床在北美典型发育于大型前陆盆地的边缘,VMS型和SEDEX型也都发育在大陆的边缘地带。大陆边缘深浅部沟通、流体汇聚、矿源丰富、热动力异常、长期活动、成矿潜力巨大,因此,大陆边缘铅锌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的研究对于丰富成矿学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陆边缘流体地质过程是成矿作用研究的核心,也是指导找矿的关键。
从矿床定位预测与资源勘查方面看,随着找矿主体对象由地表矿、浅部矿、易识别矿向隐伏矿、深部矿、难识别矿的逐渐转变,矿床定位预测工作已成为当前区域成矿学与成矿预测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近20年来,国际上金属矿产找矿勘查方面的重大突破主要集中在现有大型矿山的外围和深部,以及重要成矿带的矿集区或地质工作程度极低地区;另一特征是矿床类型主要集中在以火山岩为主岩和以沉积岩为主岩的类型上,斑岩型矿床也是一个重要类型。据统计,以火山岩为主岩和以沉积岩为主岩的矿床是近十年来发现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以沉积岩为主岩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和沉积喷流型(SEDEX或称热水沉积)是当前富铅锌矿的代表类型。就世界查明的资源储量与开采产量而言,以沉积岩为主岩的铅锌矿床类型可占Pb、Zn总储量与产量的1/2到2/3;由此可见,沉积岩容矿型Pb、Zn矿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找矿的主攻类型和找矿方向。
扬子北缘及周边地区成矿条件非常优越,分布着丰富的铅、锌矿产资源,主要为海底喷流沉积(SEDEX)型铅锌矿床和MVT型铅锌矿床,新近又发现了马元铅锌矿田、镇旬志留系铅锌矿田、湖北神农架冰洞山震旦系铅锌矿床、湖北神农架沐浴河铅锌矿床等一大批铅锌矿床,在扬子北缘及周边地区从震旦系到二叠系地层中巨大的成矿和找矿潜力已初现端倪。从目前扬子北缘及周边地区所发现的铅锌矿床看,成矿时代、赋存层位、矿床成因具有较为明显的层控特征:西秦岭地区的柞水泥盆纪盆地中主要发现的是海底喷流沉积(SEDEX)型铅锌矿,且有后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作用;往东的镇(镇安)—旬(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具有喷流沉积—改造的特点;陕南地区的南郑县马元铅锌矿田一直东延至鄂西地区的铅锌矿具有MVT型成矿系列的特点;并且矿床受改造的程度有显著变化,马元楠木树铅锌矿为强改造型,神农架冰洞山铅锌矿为弱改造型。其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但MVT和SEDEX型铅锌矿床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扬子北缘MVT矿床与典型MVT矿床的差异及特点是什么?该区铅锌矿床的成矿控制要素和找矿最有效标志是什么?找矿方向是什么?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以便促进该区乃至国内外与该区成矿条件相同或类似地区的找矿实践。
本项研究以新的成矿理论为指导,以沉积盆地和大陆边缘等区域构造研究为主线,以矿床地质特征为基础,以综合信息量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法为手段,对扬子北缘及周边地区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因素、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方向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研究。
扬子北缘以及周边地区已发现的铅锌矿床,分别产于不同的构造背景和地质环境,但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方式,形成不同规模的层控型矿床。震旦纪和志留系与碳酸盐岩有关的成矿系统在本区是主要的,同时都遭遇了不同的后期改造。该区铅锌矿床是在板块的张裂期→平稳过渡期→挤压收缩期形成的。在震旦纪,扬子北缘处于稳定陆缘台坪环境,热基底产生了大规模的热水循环成矿系统,形成了范围大、层位稳定的低温热液充填型(MVT)矿床。在扬子板块北部被动大陆边缘(镇旬),早古生代构造上具有稳定及半稳定性质,发育复理石沉积建造,形成喷流沉积型(SEDEX)矿床。
扬子北缘的马元铅锌矿田产于震旦纪未受变质的白云岩中;含矿岩石为角砾状白云岩,具层控、岩控的特点;成矿温度为85~210℃,具有低温—超低温特征;富含有机质的热卤水,常伴生有沥青,气相包裹体中有CH_4;盐度为7.6~12.0wt.,含H_2S、CO_2;矿石中δ~(34)S范围为8‰~33.48‰,平均18.28‰,有富集重硫的特征,不具有塔式分布特征,主要来源于台地潮坪环境;普通铅同位素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模式年龄为4.20~6.37亿年,大体和震旦系形成时代相同,其特征类似于MVT型铅锌矿。
镇旬地区的铅锌矿床分布于志留纪地层中,矿体以层状、似层状产出;成矿温度为130℃~250℃,具有中低温特征;气相成分以H_2O(气)占绝对优势,CO_2的含量也占相当的比例,CH_4稀少,总体表现为H_2O>CO_2>N_2>CO>CH_4>H_2>O_2的特点;镇旬地区志留系中铅锌矿的硫同位素全部为正值,δ~(34)S为2.38~10.46‰,主要来源于海水;矿石铅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点,源区年龄老于成矿年龄;镇旬矿田志留系铅锌矿床在矿体产出方式、矿石构造以及铅同位素组成、成矿温度、包裹体水氢、氧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组成等方面与国外热水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相比较均相似或一致,确认镇旬志留系铅锌矿为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因。
扬子北缘及周边地区铅锌矿矿床类型主要为MVT型和SEDEX型,热基础和沉积环境是形成矿床的两大要素,稳定陆缘台坪和张裂潮坪环境是成矿的必要条件,陆地周边及隆起边缘、盆地与盆地的边缘等对成矿有控制作用。这两类矿床成矿过程的共同点是MVT型矿床的“热基底”、SEDEX型矿床的“地幔热点”背景等构成“热基础”;构造环境常是大型盆地边缘或盆地内隆起边部;含矿热水的形成都是来自地层中沉积物中排放出来的溶液,在加热形式、萃取矿质来源、运移方式等方面均具相同性;两者的容矿围岩基本上都为碳酸盐岩岩系,层控特征十分明显;受后期构造影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改造。其不同点为两种含矿热水的运移通道不同,导致矿床定位不同。
本文利用综合信息量法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法,建立了找矿有利度模型,在定量的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划分出了七个找矿远景区,使找矿目的性更明确,指出了镇旬矿田和马元矿田更具目标性的找矿远景区和找矿方向。
|
|
|
|
1 |
李洪昌;唐先礼;;湖南省铅锌矿床的主要工业类型[J];地质论评;1980年05期 |
2 |
王清茂,王大成,苏炳炘,李秉臣;湖南省层控型铅锌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J];中国地质;1983年04期 |
3 |
尹汉辉,喻茨玫,张国新,卢家烂;中国沉积-改造铅锌矿床[J];中国科学B辑;1983年11期 |
4 |
刘树人;;菱形断块演化及其对滇东北地区铅锌矿床控制的初步分析[J];云南地质;1986年01期 |
5 |
李如珊;应重视在锡铁山铅锌矿床内找铜[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4年05期 |
6 |
韩颐;赵树铭;;新疆主要铅锌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J];新疆地质;2006年03期 |
7 |
吴中强;;浅谈新疆主要铅锌矿床类型及其形成规律[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2期 |
8 |
朱华平;范文玉;高大发;张林奎;;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铅锌矿床成矿系列[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年04期 |
9 |
朱恒鑫;;利用老窿来评价铅锌矿床的方法[J];地质论评;1960年04期 |
10 |
;第二届全国铅锌矿学术讨论会简介[J];地质论评;1983年05期 |
11 |
张乾;;中国铅锌矿床的元素组合及时空演化特点[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
12 |
林方成;四川会东大梁子铅锌矿床成因新探[J];矿床地质;1994年02期 |
13 |
燕长海,刘国印;老代仗沟铅锌矿床V-1矿体空间特征研究[J];河南地质;1995年03期 |
14 |
高建国;滇南热水塘铅锌矿床地球化学与成因的研究[J];矿产与地质;1995年03期 |
15 |
龙训荣,徐新煌;赤普铅锌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1997年01期 |
16 |
李文博,黄智龙,许德如,陈进,许成,管涛;铅锌矿床Rb-Sr定年研究综[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年04期 |
17 |
田民民,袁旭东,张永让,王伦科;凤县二里河铅锌矿床后续地质找矿探讨[J];矿产与地质;2004年02期 |
18 |
陆生林;韩润生;邹海俊;朱余银;李伟锋;彭芬兰;;天生关铅锌矿床地质特征[J];矿业工程;2006年04期 |
19 |
范军;韩润生;;黔西北地区寻找大型铅锌矿床的思考[J];云南地质;2006年04期 |
20 |
顾尚义;;黔西北地区铅锌矿硫同位素特征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