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纤维改性沥青排水混合料设计与性能研究
【摘要】:
排水性沥青路面以其结构空隙大、路面排水效果明显、抗滑效果好安全性高、降噪效果明显以及抗高温变形好等鲜明的特点为人们普遍接受。针对SBS纤维改性沥青的技术标准、P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饱水率对PA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PA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等问题开展研究。
首先,采用SBS和纤维两种改性方式,对SBS改性沥青和SBS纤维改性沥青高温、低温和老化性能及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以60℃动力粘度、SHRP抗车辙因子G*/sinδ和135℃运动粘度为高温性能评价指标,以5℃延度和脆点为低温性能评价指标,以老化后沥青的5℃延度和脆点为老化评价指标的SBS纤维改性沥青性能评价体系和技术要求;同时提出了满足SBS纤维改性沥青性能要求的相应的SBS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
其次,通过不同试验条件下PA混合料随饱水率车辙试验指标的研究,揭示了空隙率、沥青的性能、荷载试验温度和混合料级配等因素对PA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显示饱水率为60%时为SBS纤维改性沥青PA混合料的高温水稳性不利状态,同时提出了不利状态下的车辙控制指标和技术要求。
再次,采用离散元理论分析方法,提出PA混合料粗集料级配的设计新方法,同时给出了PA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通过研究沥青指标与PA混合料最佳油石比间的关系,提出了以沥青135℃运动粘度确定沥青膜厚度和PA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方法;综合级配设计和最佳油石比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离散元理论和135℃运动粘度指标的P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最后,全面分析研究SBS改性沥青、SBS纤维改性沥青和TPS高粘度改性沥青PA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变化规律,提出了SBS纤维改性沥青PA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评价指标和技术要求。通过SBS和纤维双重改性,SBS纤维改性沥青达到高粘度改性沥青PA混合料的性能要求,可以作为高品质的PA路面结合料使用。
|
|
|
|
1 |
彭永恒,赵晶,张肖宁;改性沥青中试装置的研制[J];工程机械;1997年09期 |
2 |
高泓,平树江,郭勇;改性沥青与SMA[J];山东交通科技;2000年03期 |
3 |
赵钢,张今朝,杜军;利用改性沥青混合料修补路面的报告[J];辽宁交通科技;2001年02期 |
4 |
史云龙,韩毅,钟建伟;改性沥青的应用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3年04期 |
5 |
付海英,谢雷东,窦大营,虞鸣,李林繁,姚思德;加工工艺对改性沥青的性能影响[J];交通科技;2005年02期 |
6 |
黄冬冬;;浅谈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03期 |
7 |
孙延忠;王静媛;高歌;;小本体聚丙烯改性沥青技术介绍[J];吉林交通科技;2000年04期 |
8 |
莳田突;卓知学;;掺配橡胶的沥青路面[J];市政技术;1984年01期 |
9 |
孔宪明;吴少鹏;刘应田;;几种国产沥青(渣油)改性的研究[J];中国建筑防水;1991年02期 |
10 |
李梅,刘小全,路景富;利用废弃PE改性道路沥青的研究[J];塑料科技;1996年03期 |
11 |
张争奇,张登良;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设计方法探讨[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2 |
赵可
,原健安;聚合物改性沥青流体流变性及改性剂的亚微观形态[J];中国市政工程;2001年04期 |
13 |
牛晓霞,牛玉琴,时占君;改性沥青高温性能评价指标的探讨[J];广东公路交通;2002年02期 |
14 |
吴俊田;SIEFER改性沥青设备[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2年03期 |
15 |
彭晓飞;肖英宗;;浅谈利用灌注改性沥青处理水泥砼路面裂缝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年12期 |
16 |
杨记芳;浅谈麦克改性沥青混合料[J];山西交通科技;2003年S1期 |
17 |
程源;;胶粉改性和公路建设[J];橡胶科技市场;2003年08期 |
18 |
袁迎捷,张争奇,胡长顺;Superpave沥青规范对改性沥青的适用性[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9 |
马敬坤,李中秋;国产天然沥青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9期 |
20 |
刘大梁,刘清华,李祖云,吴阳辉,罗立武;硅藻土改性沥青应用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