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川铺生物群再研究
【摘要】:
宽川铺生物群是陕南地区早寒武世早期一个以微体动、植物化石为特色的生物群。对该生物群进行研究,目的是在系统归纳、总结出该生物群各类化石特征的基础上,力争发现一些新属种生物。这不仅可以丰富整个生物群的内容,提高我们对早期生物面貌的认识,而且为震旦—寒武系界线及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和探讨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等重大理论问题提供证据。
经过对宽川铺生物群的野外剖面实测、样品采集、室内样品的化学浸解处理和挑样等综合研究,共获得各类微体化石近千枚。在与前人资料对比后,鉴定出软舌螺类、海绵类、锥石类、织金钉类等38属57种。经对完整标本SEM扫描成像192幅,制作图版12帧。同时取得了以下三点新进展:
1.建立描述微小骨骼化石1新属1新种。即在骨状锥石科下建立了宁强锥石属(Ningqiangconularia gen.nov)和五辐射宁强锥石种(Ningqiangconularia pentatus gen.and sp.nov).新种五辐射宁强锥石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锥石类动物的属种内容,并对原始锥石的分类方案进行了修订。
2.通过对新发现的分叉藻类化石观察研究,针对分叉型藻类提出了树叉分支型生长方式和顶端生长方式有差异的新设想。
3.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本次研究资料,归纳总结了整个宽川铺生物群的总体特点。认为宽川铺生物群不但以具硬体的微小骨骼动物化石为代表,而且以含有大量动物胚胎及软体组织保存为特色,是一个由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的完整地方性生物群。
|
|
|
|
1 |
沈炎彬;南极生物群起源与演化国际学术讨论会[J];极地研究;1988年02期 |
2 |
Bruton,D.L.;高嘉瑞;;地体分析的古生物证据[J];世界地质;1991年01期 |
3 |
王伟铭;早古近纪气候与生物群国际研讨会在怀俄明州召开[J];古生物学报;2002年03期 |
4 |
陈金华,曹美珍,小松俊文;日本晚三叠世生物群及与中国的对比[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3年01期 |
5 |
张帝开;李秀云;覃春容;史成军;程钢;狄娜;罗燕;杨冬梓;;健康妇女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及其分群分型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年03期 |
6 |
密文天;林丽;庞艳春;杨永军;黄燕;;新元古代陡山沱期古海洋生物群研究进展[J];海洋地质动态;2010年05期 |
7 |
洪作民;杨雅君;;大连超群的建立及其意义[J];国土资源;1990年02期 |
8 |
陈孝红,汪啸风;湘西震旦纪武陵山生物群的化石形态学特征和归属[J];地质通报;2002年10期 |
9 |
王乃文;中国冈瓦纳研究的兴起及与板块构造有关的几个关键古生物地理问题[J];地球学报;1984年03期 |
10 |
胡福仁;安徽南陵丫山发现二叠、三叠纪混生生物群[J];地层学杂志;1985年03期 |
11 |
;中生代陆相生态系统及生物群第六届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J];古脊椎动物学报;1996年01期 |
12 |
王仁农;纳缪尔期地层及生物群研究的重大进展[J];东北煤炭技术;1996年01期 |
13 |
曹瑞骥;评介《陡山沱期生物群——早期动物辐射前夕的生命》[J];古生物学报;2003年02期 |
14 |
刘云焕,李勇,邵铁全,于波,付淑青,韩会平,李园园,李荣西;瓮安生物群与宽川铺生物群中球形类化石研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年01期 |
15 |
;澳大利亚生物群的医药突破[J];国外科技动态;1997年06期 |
16 |
唐烽,高林志;中国“震旦生物群”[J];地质学报;1998年03期 |
17 |
孙作玉;孙元林;郝维城;江大勇;;贵州盘县生物群时代的牙形石地层证据[J];地质学报;2006年10期 |
18 |
邓涛;;中国西北和政生物群的性质、年代和环境[J];地质学报;2005年06期 |
19 |
谢韬;张启跃;周长勇;吕涛;楼雄英;刘伟;孙媛媛;;建立云南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刍议[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年03期 |
20 |
周美珍;日本生物学试题六例[J];生物学杂志;198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