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生物接触氧化+MBR组合工艺处理高氨氮废水试验研究
【摘要】: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含氨废水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膜生物反应器脱氮工艺由于具有高效的截留作用而备受瞩目。但在传统的MBR研究和实践中,膜污染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本试验采用“两级生物接触氧化”代替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以减少膜污染,形成了“两级生物接触氧化+MBR”组合工艺,并系统地考察了该组合工艺对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情况。
试验分为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单独好氧生物接触氧化+MBR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硝化试验,试验表明该组合工艺具有良好的硝化性能;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做了工艺改进,将一阶段中一级好氧接触氧化池变为缺氧池,即加入了反硝化,没有外加碳源,并引入MBR混合液回流装置,试验表明缺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MBR组合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
在单独好氧生物接触氧化+MBR运转期间,进水CODcr的浓度范围为305~396mg/L,NH4+-N浓度的范围为82.91-96.80mg/L,试验结果显示CODcr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7%和82.5%,但TN的平均去除率却只有14.5%,说明该组合工艺的脱氮性能较差。改进工艺后,进水CODcr和NH4+-N的浓度分别在269~767mg/L和62.94~91.63mg/L范围内变化,研究发现,此工艺对CODcr和NH4+-N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5%和91.2%,在回流比为3的情况下,TN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9.8%。
试验过程中发现MBR中有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累积的现象,本文就SMP的累积行为及其对出水水质的影响作了初步讨论。研究发现MBR中SMP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其生成和累积并没有对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系统出水水质稳定。
膜污染始终是MBR研究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两级生物接触氧化+MBR”组合工艺的采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膜污染趋势,进入第二阶段试验后,由于引入混合液回流装置,膜污染几乎消失。
|
|
|
|
1 |
郑土章;王诗发;;ABR-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药废水[J];广东化工;2008年07期 |
2 |
陈玉莉,张仲燕,卞华松;合成洗涤剂废水处理技术研究[J];环境工程;1995年04期 |
3 |
肖长君,费庆志,刘晓旭;混凝气浮/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治理豆制品废水[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4 |
黄瑞敏;刘欣;林德贤;秦四海;;HABR/混凝/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03期 |
5 |
李亚峰,刘国瑞,刘世臣,刘仁勇;羽绒洗涤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6 |
程艳坤,阎志谦,吴志强;O-A-O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饮品工业废水[J];现代化工;2002年11期 |
7 |
刘渊;夏本立;丛继信;李冰;;EOW—MBR组合工艺处理偏二甲肼废水[J];给水排水;2010年S1期 |
8 |
侍爱秋;;农药废水综合处理技术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7年10期 |
9 |
包木太;泮胜友;苏俊杰;杜春安;;气浮-生化-超滤工艺处理低渗透油田回注污水[J];水处理技术;2009年05期 |
10 |
任健;马宏瑞;王宝和;焦文娟;;Fe/C微电解-Fenton氧化-混凝沉淀-生化法处理染料母液废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
11 |
李红兵;顾国维;;膜技术与生物过程组合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公用科技;1997年04期 |
12 |
高东,雷乐成;用兼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气浮工艺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年04期 |
13 |
王立民,黄菊艳,董志乾;电厂废污水的净化研究与回收利用[J];东北电力技术;2001年04期 |
14 |
陆轶峰,刘志强,张建;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J];云南环境科学;2003年S1期 |
15 |
何晓莉;山西潞城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03期 |
16 |
何素娟;陈广升;李宏伟;林春广;;“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啤酒废水工程实例[J];工业水处理;2005年11期 |
17 |
张碧雅;潘浩汉;;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药废水[J];中国环保产业;2006年07期 |
18 |
朱善元,杨士章;畜禽生产污水的处理[J];肉类工业;1999年03期 |
19 |
赵磊,刘建勋;小型煤气发生站废水处理技术研究[J];环境保护;2000年04期 |
20 |
谌建宇!510655,刘晓文!510655;厌氧UASB-新型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啤酒废水[J];给水排水;200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