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视角下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区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研究
【摘要】:“新冠”疫情发生后,生活在健康环境里、成为健康的人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当前我国已开始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乡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乡村人居环境凸显的问题程度不一地影响着村民的健康状况,建设实践具有较强的地区差异性。本研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区乡村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运用现场调查、文献研究、跨学科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明确该地区健康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同生产方式下乡村环境呈现的问题差异,并就住宅、院落、街巷、广场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希望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区的健康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本研究把实现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作为研究主线,在人居环境科学与健康乡村理论的基础上,将影响村民健康的乡村人居环境要素分为物质环境要素与非物质环境要素。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区乡村按照生产方式分为农业型乡村、农牧业结合型乡村、牧业型乡村,并以乡村是否经过规划整治进一步分为自然生长类乡村和规划发展类乡村。本研究选取特色乡村从物质环境要素与非物质环境要素分析人居环境健康建设现状,据此得出各类乡村影响村民健康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探讨各类乡村环境问题的共性与差异。结果表明,农业型乡村和农牧业结合型乡村人居环境问题表现相似,未来主要以提升品质为主进行健康建设;而牧业型乡村未来仍需以满足量的需求为主要思路。农业型乡村、农牧业结合型乡村、牧业型乡村环境问题的共性表现在:空地利用不足、院落环境较差、基础设施供给不够导致的出行安全问题和环境卫生问题、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造成的使用不便问题、乡村绿化问题;差异性体现在共性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针对现状问题,以满足村民健康需求、促进健康行为为目的,提出宅院优化应遵循充分利用地区资源、提高空间安全性和设施便利性、重视绿化调节作用、体现民族文化元素的原则,并从资源利用、安全空间设计、便捷设施配置、增设绿化、沿用民族元素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提出街巷优化应遵循保证出行通畅安全、保持环境整洁卫生、营造宜人绿化景观、延续传统村落风貌的原则,并从街巷功能、道路宽度、道路材质、设施配置、道路绿化、沿街建筑、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广场优化应遵循空间安全、设施齐全、绿化宜人的原则,并以营造安全、便利、卫生、促进交往的村民广场为目标进行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