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和健康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从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相对落后的现状入手,运用专业量表测量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和健康状况,分析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健康的联合影响机制,挖掘老年人健康的深层次问题,探索适合中国老年人的孤独感精准干预策略和综合健康促进策略,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养老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编制了《老年人社会支持评价量表》和《老年人孤独感评价量表》,并采用以上两个正式量表对分层抽样得到的1000名老年人进行了有效调查。同时,基于大样本数据,将获得的总样本数据运用AMOS路径分析方法对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健康”模型进行了拟合与修正,并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1)不同养老模式下,老人在社会支持、孤独感以及总体健康方面具有不同的评分及特征。对于总体社会支持而言,私立养老院的最高,公立养老院的最低;对于总体孤独感而言,公立养老院的最强,私立养老院的最弱;对于总体健康而言,社区居家养老的最高,公立养老院的最低。(2)不同养老模式下,孤独感、社会支持和健康之间的路径影响系数存在较大区别:1)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孤独感作为中介变量,受社会支持的影响程度比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大;2)中介变量孤独感分别对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均以公立养老机构群组最强,私立养老机构群组次之,社区居家养老群组最弱。结论: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对社会支持的需求更加强烈,更加依赖外界提供的支持,一旦其获得的社会支持下降,养老院老年人罹患孤独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更高。机构养老的老年人离开原住社区在养老院居住,居住地的更换会使得老年人在排解孤独感方面资源可能不如社区养老的老年人,而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生活在原来的社区,能依靠多年积累的各种社会网络资源等多渠道地、及时地排解孤独感。在机构养老模式下,私立养老机构老年人比公立机构的拥有更多排解孤独感的渠道和资源,因此更容易保持乐观舒畅的心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益于促进身心健康。本研究分别讨论了相应模式下的老年人健康综合促进策略,得出如下结论:在公立养老院,应重视机构管理模式的改变;在私立养老院,重视对私立养老机构收费项目、条款和精神服务配套的监督;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应重视对社区的适老化改造,升级养老服务。创新点:(1)研究视角独特、全面:一是采取多元统计方法对不同养老模式下的关系路径分别进行实证研究;二是同时考虑养老模式、社会支持、孤独感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2)研究内容深入、细致:通过深度访谈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切身感受,结合路径分析模型的实证结果,从问题的源头出发深入探讨不同养老模式下的服务升级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