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乳杆菌FZB1的分离鉴定与益生特性研究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粪便乳杆菌FZB1菌株,并研究其益生特性。材料与方法1.分离鉴定菌株利用16S r DNA、rpo A和rec A保守基因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并使用细菌微量生化管和常规生化实验测定糖发酵产酸等生化特征。2.探究粪便乳杆菌FZB1菌株耐酸、耐胆盐、碳源底物的利用能力和温度生长情况及粪便乳杆菌FZB1菌株对肠上皮细胞HT-29黏附性能和对病原菌大肠杆菌E57黏附抑制影响。3.我们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来追踪喂饲和不喂饲粪便乳杆菌FZB1的Balb/c J小鼠粪便样品,研究粪便乳杆菌FZB1菌株在Balb/c J小鼠肠道内的黏附定植情况。4.开展粪便乳杆菌FZB1菌株对宿主焦虑症状影响的相关研究。使用RU24969药物诱导Balb/c J小鼠的焦虑症状出现,然后运用不同行为学实验仪器:Morris圆形水迷宫、高架十字迷宫和社交行为实验对其进行行为学评估。结果1.分离鉴定实验发现,粪便乳杆菌FZB1的16S r DNA基因和粪便乳杆菌AFL13-2的16S r DNA基因最相似,相似性为99.2%。rpo A的氨基酸残基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和姬鼠乳杆菌、动物乳杆菌、鼠乳杆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其相似性分别达到了97.1%、97.1%和96.7%。该菌株的rec A氨基酸残基序列和粪便乳杆菌完全相同,和姬鼠乳杆菌、动物乳杆菌、鼠乳杆菌rec A氨基酸残基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分别为91.9%、91.5%和91.5%。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符合乳杆菌属和粪便乳杆菌的生化特征,被鉴定为:粪便乳杆菌FZB1(=CGMCC 10515)。2.在碳源利用和耐酸、耐胆盐实验中发现,该菌株可利用乳糖、可耐受p H 3的酸度,可在0.4%的牛磺石胆酸钠、0.08%的胆酸钠、0.15%的禽胆盐、0.15%的脱氧胆酸钠、0.15%的牛磺鹅脱氧胆酸钠和0.06%的牛胆盐环境中生长。温度生长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在37℃条件下生长更好。3.粪便乳杆菌FZB1菌株对肠上皮细胞HT-29具有很强的黏附能力,黏附率可达88.7%,比对照组福菜乳杆菌标准株YM0097高11.8%,阻止大肠杆菌E57的黏附主要通过置换作用,相对置换率达9.9%,竞争或排斥作用总体上能促进大肠杆菌E57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4.粪便乳杆菌FZB1菌株可在Balb/c J小鼠肠道中黏附定植,黏附定植时间为13天。使用RU24969药物诱导Balb/c J小鼠的焦虑症状出现,然后运用不同行为学实验仪器:Morris圆形水迷宫、高架十字迷宫和社交行为实验对其进行行为学评估。实验结果证明,粪便乳杆菌FZB1菌株可缓解Balb/c J小鼠焦虑症状。结论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自白鹭粪便中分离得到的乳杆菌,确定为粪便乳杆菌。这株粪便乳杆菌能够降解乳糖、耐酸、耐不同来源不同浓度胆盐、对肠上皮细胞HT-29具有很强的黏附能力及能黏附定植于Balb/c J小鼠肠道,黏附定植时间为13天,并能缓解Balb/c J小鼠焦虑症状,粪便乳杆菌FZB1菌株可进一步开发为新型益生菌制剂。
|
|
|
|
1 |
何亮;熊礼宽;曾忠铭;;乳杆菌的分类与分子鉴定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年03期 |
2 |
曹晓梅;张虎成;李曼;陈薇;;乳杆菌电转化的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8年06期 |
3 |
何亮;曾忠铭;陈群;;女性生殖道内乳杆菌菌种分类学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08年15期 |
4 |
许荣誉;庄建良;张海云;;12株乳杆菌益生特性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12期 |
5 |
崔艳伟;孟祥晨;;乳杆菌的分离及鉴定[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
6 |
钟凯;何庆华;吴永宁;;乳杆菌属30a菌株(ATCC33222)的生长特性及代谢组学采样策略[J];卫生研究;2009年03期 |
7 |
陈辉;张力平;贾润清;傅晓丽;姚立红;陈爱君;康白;袁杰利;张智清;;表达hIFNα-2b基因重组乳杆菌治疗HSV-2感染的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6年04期 |
8 |
何亮;谢小军;王冲;曾忠铭;;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合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6株生殖道乳杆菌[J];中华全科医学;2013年04期 |
9 |
高玉涛,徐琳;乳杆菌活菌制剂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现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年06期 |
10 |
王克恭;;浅谈有益于人类的乳杆菌[J];内蒙古兽医;1994年02期 |
11 |
刘倩;刘爱芳;江柳青;邱美玲;贾晨曦;刘成德;国立东;;开菲尔粒中一株高加索酸奶乳杆菌的分离及鉴定[J];黑龙江医药;2013年05期 |
12 |
李森真,许良杰,黄谷孙,黄进波;阴道乳杆菌与念珠菌感染及阴道炎关系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年08期 |
13 |
何英琳;;糖尿病妇女与健康妇女阴道乳杆菌菌群特征比较[J];右江医学;2007年03期 |
14 |
王世荣;;乳酸菌与乳杆菌[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0年02期 |
15 |
雷蕾,张再蓉,曾蔚,张传彬,王强,余兴明,赵波,钟顺隆,于建秋;分离筛选大熊猫正常生理菌———乳杆菌[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