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特色的预防腐败机制研究

许瑞  
【摘要】:腐败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也是中国历代政治上难以治愈的顽疾。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贪污腐败现象是社会稳定、发展与进步的阻碍因素。它们破坏社会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和国家政策的实施,扰乱社会秩序和资源的合理分配,破坏社会公平和正义原则,侵蚀社会道德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腐败的治理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为此,中国政府在反腐败问题上花了很大力气。多年来,虽然政府不断地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并且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腐败的蔓延之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究其原因是缺乏一套整体的、有效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预防腐败机制。但是腐败预防机制的设计又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因为这是一项关系到整个国家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本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本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吸纳了国内外众多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腐败的定义,并从腐败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上动态地分析了腐败的发生机理。在认真考量了理论界最有影响力的几种预防腐败理论的基础上,以新制度主义和系统论为分析工具,提出了机制优化预防腐败理论。在系统考察了世界上不同腐败程度国家的预防腐败机制实践后,对这些国家的防腐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之后分析了中国预防腐败机制的缺陷与不足,并对中国预防腐败机制的构建和完善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导论部分。先是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理论和现实意义,然后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作了梳理。第二章先是论证了腐败的基本理论,包括腐败的概念在本文中的界定(即采用国际上最公认的观点: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或委托权力)以及腐败的成因分析(特别是从行为学和发生学的角度,并综合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腐败的动态成因)。在此基础上,又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的五种预防腐败的理论:分权制衡理论;权利监督约束权力理论;国家廉政体系框架理论;治理理论以及机制设计预防腐败理论。其中特别分析了机制设计预防腐败理论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以及该理论的特点和整体分析框架,并指出中国特色预防腐败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三章则是从经验研究的角度考察了国外的预防腐败机制实践的得失。本文在做了大量文献梳理的情况下,从中选出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瑞典、印度、南非、阿根廷。瑞典是全球最为清廉的国家中的一个代表,预防腐败的机制比较完善;而印度和阿根廷则是比较腐败的国家,虽然在反腐败方面下了不少力气,但是成效并不明显。南非虽然是一个转型国家,但是反腐工作比较成功,所以南非的案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论文分别对这些国家的预防腐败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第四章主要探讨了中国预防腐败机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这体现在如下这几个方面:首先是预防腐败机制的体制环境不完善,包括目前政治改革滞后,经济环境不完善,公民社会还相当弱小等内容;其次是预防腐败机制的内在系统问题,这具体包括选举问责机制不完善、分权制衡机制不健全、职能机构独立性不足、舆论监督机制的缺陷、权力运行中的不规范、教育机制的偏差、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国际合作机制不完善、惩处机制的缺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最后是预防腐败制度执行力不健全,这从根本上影响了腐败预防机制的效力。第五章则针对中国的反腐败实际,提出了关于构建中国特色预防腐败机制的构想和对策。首先,在指导思想层面,应当将预防腐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改革和创新,以机制来预防腐败;在战略目标上,则是要本着走向善治的良好愿望,在坚持党的统一领导下,构建系统协调、运作有效、动态开放、多中心的预防腐败体系;其次,要在系统论指导下完成预防腐败机制的构建,包括:完善权利约束权力机制、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完善市场防腐机制、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廉政教育机制、完善腐败惩处机制、完善国际合作机制以及健全制度执行机制。第六章是结束语部分。该部分强调了建构预防腐败体系,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必要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晁涌;;中国特点与领导科学的中国特色[J];领导科学;1986年06期
2 薛驹;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J];理论视野;1993年01期
3 张春山;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4 张建文;;全面抓好党的建设——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体会[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S1期
5 姚红健;试论毛泽东的中国特色的法律思想[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6 唐昌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J];江淮论坛;1994年01期
7 邓启沛;中国特色的理论和理论的中国特色——学习《邓小平选集》第三卷[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1期
8 卢启发;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构想[J];晋阳学刊;1995年01期
9 徐善广;既是一本高质量的教材又是一部科研著作——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纲》[J];党政干部论坛;1997年01期
10 孙孺声;依法治国 应突出中国特色[J];人民论坛;1999年09期
11 张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创新体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2 戚攻;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党政干部学刊;2001年01期
13 ;十六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2年11期
14 丁文喜;;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5期
15 许经勇;;发展经济特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互动关系——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16 岐昂;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发展中国特色先进文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17 周新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04期
18 宋进国,刘永清;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9 杨荆楚;全面论述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形成与发展的佳作——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实践》[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2期
20 吴红,杜娇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真、善、美[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新龙;;中国企业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探讨[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罗恩;;略论近年来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倾向性问题[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杰;;浅析中国特色外交理论[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赵璧如;;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思想体系的问题[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刘茂松;;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路径——中国农业工业化理论与战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德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学视阈[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7 杜彦梅;;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凌毓侬;陈宇平;;以对人的认识为基础发展中国特色的企业哲学[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9 黄国荣;;建立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的评价系统[A];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C];2003年
10 张全省;;60年来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探索历程的回顾与思考[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宪明;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刘建武;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邵宪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樊星;影响·契合·创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栾亚丽;民主价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高旭红;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谭吉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宋吉玲;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慧竹;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爽;当代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审美流变[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2 孟萍;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王红婵;试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D];山西大学;2004年
4 刘浩林;论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D];南昌大学;2005年
5 潘小鹏;中兴通讯公司企业文化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康占军;郑州X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个案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押静;论中国特色的法治政府之路[D];重庆大学;2008年
8 李春蕾;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培训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姜凌刚;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韩文明;中国特色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一;中国特色实践模式创新的重要环节[N];社会科学报;2000年
2 本报评论员;一张叫响全国的名片[N];商丘日报;2007年
3 谢维俭;人文学术的中国特色[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董文先;中国特色与时代融合的战略思想[N];解放军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康健 ;上海通用、SAP、IBM三侠演义 对接中国特色产供销完整IT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6 ;探讨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之路[N];中国电子报;2006年
7 记者 关明;建设中国特色企业工会应坚持“六个必须”[N];工人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秀北;以特色彰显魅力 让青城走向世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6年
9 张贺伟;高标准规划 高质量服务 打造中国特色的科技“硅谷”[N];廊坊日报;2007年
10 记者  白景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N];宁夏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