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组制度研究
【摘要】: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通过民主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现代化发展、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大国前列。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领导,从政治框架和权力结构上来看,主要是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要有效实现党的领导,必须通过多种渠道的制度安排和运转机制,本文拟对其中的一种——党组制度进行考察研究,尝试将其运转的过程展现出来,找到它的特点、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党组是党的领导实现机制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领导机关中设立的领导机构,接受批准其设立的党组织的领导,在各单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政治领导责任。从理论渊源上讲,它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从制度渊源上讲,它可以追溯到苏共的党团制度,甚至西方议会党团制度。同时它又具有非常浓厚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共产党将近70多年的历史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如今的制度状态,与西方议会党团相比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与苏共党团制度相比有着大跨度的发展和创新。党组的功能从政党与国家社会的宏观维度上看,党组具有联结纽带、政治领导和协调整合的功能;从本单位环境的中观维度上看,党组具有领导核心、组织凝聚、调试反馈和统战团结的功能;从具体职责维度上看,党组具有议事决策、干部管理和价值引导的功能。虽然中国共产党党组制度首立专门性规矩是在2015年,但它的实践历程已有70余年。因此,它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制度,在相关规定完善和修订的过程中,实践经验和教训无疑是走在前面的。本文对党组制度发展沿革的历程作了梳理,证明了党组发展的良性与否与政党执政领导效果的良好与否呈正相关关系。由于党组存在于国家、社会场域的众多单位和组织中,覆盖面非常广,所以它在嵌入国家和社会的时候,需要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所在单位组织的具体职能发挥不同的作用。本文对人大(权力机关、立法机关)、人民政协(政协机关)、人民政府(行政机关)、法院和检察院(司法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业中的党组进行类别考察,结合规章条文和案例研究归纳总结不同类别党组的基本构成、关系结构、功能特点和实现途径。任何制度的运行都会有不同的系统偏差,党组制度历经70多年方首度立规,其复杂性可见一斑。无论在制度设计还是现实运转中,党组制度都在不同层面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党组工作条例也只是试行阶段,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因此,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党组制度存在制度体系不完善、运行中的权责划分不明晰、党组与党委同质化等问题。并提出创新发展党的领导理论和党组理论、构建完善的党组制度体系、加强党组制度的监督与追责、加强党组自身建设等若干建议。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系统研究与案例研究结合,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结合;使用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党的文献文件、各种规章制度、调研访谈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