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积累与经济增长
【摘要】:
本论文的主旨在于:由于长达几十年的以国家为主体的资本积累,
社会拥有了巨额的国有工业化资产;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多元
化资本积累主体开始形成并有了长足的发展,广大社会成员的收入水
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些社会历史条件,对转变整个社会的资本积
累方式,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机制,塑造新的社会经济秩序,提出了要
求,同时也提供了可能。资本积累方式转变的基本内涵就是:从以劳
动积累为社会资本积累的主要源泉,转变为以财产积累为社会资本积
累的主要源泉。
一、本论文的主题:中国开始走上以财产积累为基础的经济增长
之路
在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逐步摆脱了传统计划经济的
经济增长模式,也没有模仿和追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
而是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之路。它既要符合人类社会工
业化、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一般规律,也要顺应中国社会、历史的特殊
要求和条件。更为具体地提出问题,则是要求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
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内在的统一性作出说明。从传统的经济增长向
现代意义的经济增长的转变
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的基础上,以工业经济持续地向社会贡献
财富作为经济增长内容的,而我国则是以国家持续不断地大规模向工
业经济投入作为经济增长的内容的。财产积累取代劳动积累成为我国
经济增长的新的内容,新的动力来源,从而形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新的
历史阶段的基本主题。
二、本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
本论文所运用的方法是马克思所提倡的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
1、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是认识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一
个基本方法。
2、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3、分析中国经济的历史性转轨需要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
法。
本论文以马克思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为指导,同时借鉴新制
度经济学分析指导变迁和经济史的一些理论、方法,试图通过对我国
建国50年和改革开放20年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历史进行分析,探
讨其内在的逻辑,对我国今后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实现现代化及
维持现代化经济的运行,提出自己的见解。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运动时,有一个基本的脉
络,这就是资本原始积累、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积累规律,由此揭示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逻辑。积累不仅是资本主义社
会的第一推动力,从一般意义上讲,也是工业化经济的第一推动力。
认识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就是认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因此在中国的
经济增长中,积累也具有核心意义和基础意义。对方法可行性的这种
认识,也就是本论文把题目确定为“财产积累与经济增长”的出发点
之一。
本论文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来展开思路。中心思想是以积
累模式的转变作为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历史演变的基本出发点,探讨中
国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性。这样两种历史性变迁又是相辅相成的,其
中的核心是财产积累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三、本论文的基本思路及结构框架
本论文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来展开思路。中心思想是以积累模式
的转变作为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历史演变的基本出发点,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内
在规律性。第一章导论,就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考虑及所要运用的基本研究方
法。
首先从普遍性。一般性的角度探讨积累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叙述先前有关
这方面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有关的思想性资料,分析这些理论和文献对于本
论文的指导、启发和借鉴意义。这是第二章的内容。
第三章探讨财产、财产积累概念,确立本论文所运用的基本概念的内涵。
通过对中国50年经济增长和20年改革开放历史的探讨,本论文认为中国
的积累模式有一个根本性的变迁,这种变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物质
基础上或积累的动力源泉上,正在发生着由劳动积累向财产积累的历史性变迁;
二是在积累的社会主体上,正在发生由国家为主体向社会多元化主体的历史性
变迁。这样两种历史性变迁又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的核心是财产积累成为中国
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这是本论文的核心观点。第四章对这样两种历史性变迁
进行了逻辑性的分析和描述。
第五章开始,本论文运用通过对历史的逻辑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对中国经
济增长中所面临的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一方面这是本论文逻辑分析
的继续展开,因为对历史的逻辑分析,应当力求能够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所
解释和设想;另一方面,这种对现实及未来发展的分析也是对本论文所提出的’
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历史的带有假设性的解释)的一种验证的尝试。
第五章探讨了新的积累模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重点在于社会要围绕积累
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机制,为经济持续、稳定、快速所增长
提供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