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战略思维研究
【摘要】:
本文以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内在线索,从思维的原则
性、系统性、开放性、创新性、过程性、预见性方面对邓小平战略思维进行研究。
探讨了邓小平是如何把两极思维、矛盾思维推进到系统思维、多极思维、整合思维
的。邓小平战略思维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新形势下能驾驭全局而不至于抱残守缺,
使我们的思维能在诸多对立中走向更高阶段的综合而不至于陷入恶的循环提供了思
维方法论。
本文分六章,加上导论和结束语共八个部分。
导论从研究邓小平战略思维所关涉到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入手,探讨了战略、
战略思维以及邓小平战略思维等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邓小平战略思维是邓小平在
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全局性思维。邓小平的战
略思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全球性的战略思维;二是全国性的战略思维。邓小
平战略思维的形成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从早年投身革命到建国之初,邓小平作为战
略区领导人,自觉确立战略意识和战役服从战略的意识;建国初期到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前,邓小平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对战略全局问题进行了广泛思考和认真探索;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南巡谈话,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和筹划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宏伟事业中,形成了系统的战略思维体系。同时,邓小平战略思维也是时代
精神的精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战略思维始终的精髓。
第一章主要探讨了邓小平的原则性思维。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动摇。邓小平原则性思维的价值取向是他始
终把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邓小平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也没
有忽视策略的灵活性,“大的方向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搞活”。坚持原则性与
灵活性的有机统一,这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而且也是邓小平
的一个重要思维方法。
第二章主要研究了邓小平的系统性思维。邓小平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和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洞察大势,统揽全局,把世界作为
一个大的系统,在世界的系统联系中把握全球性战略问题。通过分析世界大势和周
围环境,转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提出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的新判断;
他清醒估计中国在国际事务里的足够分量,提出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制约战争
力量的重要因素;把握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提出了促进建立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的主张。邓小平把中国作为一个大系统,提出了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稳定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邓小平的开放性思维。开放的时代需要开放的思维。邓小平
综合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的历史经验,得出了封闭使人落后,开放使
人发展的科学结论。邓小平在对外开放战略设计中,不仅从“世界角度”考察问题,
总结了现代化的历史和“国际经验”,而且还从“中国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得出
这样的结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邓小平
制定对外开放理论的现实和历史依据,也是他进行对外开放战略设计的总体思路。
邓小平提出中国要面向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同时,开放必须以自力
更生为立足点,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基本方向。
第四章主要研究了邓小平的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是邓小平战略思维的灵魂。本
文具体论述了邓小平创新思维的基本前提、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方针。作为
科学思想体系的邓小平理论在回答和解决当今时代、当代中国以及有关未来发展的
·系列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即独立思考与独立
判断。邓小平从七今中国的现实国情和时代特征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和方法研究新形势、探讨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邓小平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是在总结经验中开辟新道路。邓小平总结经验的科学方法是:邓小平既总结正面经
验,义吸取反面教训:既立足本国经验,又借鉴别国经验:既注重历史经验,更强
调现实经验。
第五章论述了作为邓小平战略思维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程性思维。邓小平坚持马
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和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总结了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反两方面经验,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赋予了“发展”
以新的内涵,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出发点、目标以及分“三步走”基本实现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邓小平具体分析了中国现实国情的主要特点,提
出了必须充分认识针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一切从扦会上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
的重要论断。邓小平在中国补会主义现代化的设计中,他把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法
运用于社会发展中,从而把波浪式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内容结合起来,创立了公平与
效率相互促进的新模式。包
第六章主要分析了邓小平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