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宗教政策的历史考察
【摘要】:
本论文根据历史文献,紧紧围绕客观时代大背景的变动以及中共和新中国在各个历
史时期面对的不同历史任务,对新中国宗教政策作了一番宏观的、全方位的以及多视角
的历史考察,重点总结了宗教政策形成与发展、理论与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以期鉴往知
来。
论文由导言和正文组成。导言指出,宗教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历史文化
现象。当今世界宗教势力依然旺盛,宗教问题日益成为全球范围的热点问题。科学地总
结新中国几十年来制定和贯彻宗教政策的经验教训,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好21世纪中
国的宗教问题,保持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确保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业的顺利进行都是一项极富理论与现实意义的课题。
正文共六章。第一章是“新中国宗教政策的历史起源”,主要考察了从中共建立起
到新中国成立止,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教观、宗教信仰自由原则的确立和一些具体宗
教政策的形成过程及其执行情况。本文认为,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信
教自由”原则的提出是中共基本宗教政策确立的标志,也是新中国宗教政策的源头。第二
章是“基本确定”,建国后头七年,新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的宗教国情结合
起来,在理论上形成了关于中国宗教根本特征的“五性论”观点。同时,“宗教信仰自
由”原则被载入《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新中国基本宗
教政策的确立。该时期最突出的宗教工作是在反帝爱国运动中积极推动基督教和天主教
进行了“三自”革新运动,汉族地区佛教和道教进行了反封建的民主改造,从而奠定了上
述各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第三章是“曲折发展及全盘否定”,从1957
年开始到1976年“文革”结束止,由于整个国家指导思想越来越“左”,新中国宗教政
策发生了严重的曲折甚至遭到全盘否定。本章主要考察了以“两种矛盾学说”的理论框
架处理宗教问题的思想、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宗教制度民主改革的成功经验、“三个主
义教育”运动的得失、以及“文革”十年全盘否定宗教政策和取消宗教工作的极左错误。
第四章是“拨乱反正”,从1976年到1989年,在新中国历史上,头几年是拨乱反正,
然后是改革开放从起步到逐步扩大的时期,而对于新中国宗教政策来说,这十几年都是
拨乱反正。该章重点考察的是:宗教工作指导思想以及各项具体宗教政策拨乱反正的艰
难过程。第五章是“全面发展”,1989年以来,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宗教面临
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毫无疑问,宗教政策需要创新和发展。该章主要考察了宗教工
作新的指导思想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确立过程,同时还重点考
察了贯彻宗教政策和处理宗教事务的一些新举措。
最后一章是“若千思考”,首先分析了新中国宗教政策的主要特点:l、一贯性与阶
段性相结合。一贯性,即始终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阶段性,即随着任务和时代的变
迁而有所变化和不断发展;二、具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工人阶级政党的特色,即全面彻
底的信仰自由与尊重群众、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的统一;3、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底蕴,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为国为民和宗教宽容的槽神。
然后总结了新中国宗教政策形成和发展中的主要经验:!、不仅要全面理解和坚持、
更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丰宫和发展马克思义宗教观,尤其要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要立足于弄槽二!世纪宗教的发展态势;2、要抓住宗教与文化、宗教与民族、宗教友好
往来与政治沪透等几个战略问题的研究:第一,宗教也是文化,其文化性在未来将更加
突出,要重视宗教的这种文化性,注意引导其文化、伦理、哲学趋向,提高层次。第二,
宗教作为民族特征或标志的趋向可能强化。宗教与民族问题虽不能等同,但尊重民族宗
教信仰,也就是尊重该民族;梅辱其信仰,也就是冒犯其民族本身。中因是多民族国家,
尤其要注意处理好这种关系。第三,宗教交流的扩大将不可避免,既要因势利导,又要
十分警惕西方的政治渗透,而归根到底,在于创造自身更加优越的文化:3、必须准确
定位宗教工作在整个国家事务和中共统一战线中的位置,要给ZI世纪宗教问题的性质、
宗教工作的重心和宗教界的着力点科学定位;4、必须继续认真地探索管理宗教事务的
恰当指施,耍切实做好对宗教徒、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活动的管理。
本文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l、考察了新中国宗教政策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文章
认为,新中国宗教政策经历了历史起源、基本确定、曲折发展及全盘否定、拨乱反正、
全面发展等阶段。它的演变历程既符合鳖个中共党史的发展规律,又体现了宗教问题的
特殊切律性:二、提出要区分基本宗教政策和具体宗教政策、中共宗教政策和新中国宗
教政策。文章认为,新中国宗教政策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而不是僵化的、停滞的理
论体系,它包括基本政策和备项具体政策在内。文章指出,中共宗教政策是政党的主张,
新中国宗教政策是一种因策,但由于中共是执政党,所以新中国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