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与机制创新研究

雷霆  
【摘要】: 本文围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个主题,从制度和机制的角度,针对中 国存在的实际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系统地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论文从研究 高技术产业的特性和国内外高技术企业的成长典型模式出发,研究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所需的一系列宏观、微观条件,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完善这些条件, 论文认为高技术产业具有的特性决定了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一系列宏观、微观 条件,只有制度创新才能完善这些条件。高技术产业具有技术经济系统性,科 技、生产、市场的网络互动性,高风险、高回报、高成长性,对金融工具需求 的多样性等特性。研究国内外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和这些特性表明,从 宏观上看,高技术产业需要社会制度创新、基础产业发展、高效的国家创新系 统、高效的资本市场、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政府政策、创新文化等支持条件, 从微观上看,高技术企业发展需要技术创新、人才、资本、管理等要素完美结 合。 从社会制度创新角度看,知识经济时代要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必须进行 一系列社会制度的创新。首先,要实行劳动力资本化,特别是知识资本化,让 劳动者的知识型劳动力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调动知识型劳动者的积极性。 从而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不仅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而且拥有劳动力资本所有 权。其次,知识经济时代对生产关系的考察就必须同时考察生产资料所有权和 劳动力资本所有权,劳动力资本所有权成为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现代公有制 也必然要求以上两项所有权归劳动者所有并且社会化,这样才符合社会化大生 产的规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才能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 件。 从技术创新的制度角度看,知识流动对实现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知识流动存在主体不到位、技术供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只有通过制度创新,转变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角色定位, 在角色定位合理的前提下,借鉴国外的促进知识流动经验,加速国际、国内知 识流动,为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创造条件。 从资本市场制度角度看,制度创新是中国发展风险投资的关键。研究表明, 私募基金的风险资本筹集制度、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制度、风险投资家与风险创 业家互相制衡与激励的制度、风险资本退出制度、政府在风险投资中扮演科学 合理的角色,以及风险资本的其它支持体系,构成了国外风险投资的制度体系。 中国风险投资要在变“官办官营” 为“官助民营”,完善法律、政策支持体系, 采取现实有效的组织制度,改进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要使二板市场健康发展,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首先要对二板市场进行科学定 位,二板市场应定位于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企业发展的市场,对二板上市公 司的要求应强调创新能力、成长性和公司治理结构,要发展规模适度的二板风险 型证券投资基金,培养机构投资者。第二,要加大二板市场的市场机制培养力度, 逐步取消“发审会”,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第三,要改革二板监管制度,采取分级监 管模式,确保监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二板要突出信息披露和“买者自负”的原则。 第四,二板上市公司要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进一步从法律上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 和义务,通过建立独立董事事务所、解决薪酬等方式,强化对独立董事的激励和约 束。第五,二板市场应根据中国股市结构特征,借鉴国外经验,采取电子竞价交易 制度,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以上举措能从制度上保证二板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微观治理结构和激励制度角度看,高技术产业的特征决定了高科技公司必 须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有效的激励制度,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固有矛盾 导致所有者缺位,这是导致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根本原因,激励机制不足特别缺乏 长期激励,是中国高科技公司的共性问题。只有借鉴基金管理模式,成立国有高 科技公司股权管理公司,实施国有高科技公司股权集中、直接的股权管理,国有资 本从中小高科技公司退出,并采取系列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为形成良性 激励制度创造条件。只有实行知识资本化,采取设!岗位股、购股、奖股等提高经 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持股比例,借鉴西方股票期权的思想和方法,解决中国股票期 权实施中存在的一系列制度问题,科学地对股票期权进行技术设计,才能改善微 观激励制度,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从政府政策角度看,政府必须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各 国国情和科技、经济水平不同,政府采取的政策和发展战略并不相同,表现出五种 典型的发展模式,但各国政府都采取许多相同的政策与措施,都是围绕如何为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由于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府政策存在七 个方面主要问题,本文系统地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为推动高技术产业发 展提供政策和外部环境的保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蓝科高新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J];证券导刊;2011年23期
2 林染;;蓝科高新:背靠三桶油 领跑技术创新[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25期
3 ;冠豪高新花费1.6亿元采购造纸设备[J];造纸信息;2011年07期
4 王馨妍;;“海”阔天空[J];首席财务官;2011年09期
5 徐晗;王毅;;我国复杂技术产业的市场追赶态势研究:国际贸易视角[J];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6 ;海南成立高新建筑幕墙检测中心[J];门窗;2011年08期
7 ;西部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发展研究院暨陕西省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渭南师范学院举行[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中材高新获淄博市“优秀企业”称号[J];现代技术陶瓷;2011年02期
9 ;关注,开创未来发展之路——西安高新物业的新探索[J];中国物业管理;2011年07期
10 张春蓓;;中国首个茶叶高新科技工业园首期项目建成投产[J];茶世界;2011年07期
11 ;西部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发展研究院暨陕西省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我校隆重举行[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2 赵爱玲;;驱动中国IT产业发展需三大法宝[J];中国对外贸易;2011年08期
13 徐阳;;美国将发展10项高新电子技术[J];中国标准导报;1995年06期
14 蒙强;吴怡嘉;;发展特色经济 致富职工群众——农十四师二二四团发展剪影[J];兵团建设;2011年Z1期
15 戴红军;;CIMT2011磨具磨料展品特点[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11年04期
16 李慧;;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绚丽登场[J];杭州(我们);2011年06期
17 尹航;;我国清洁能源产值居世界第一[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1年02期
18 粟新林;陈泳;;让现代农业走向高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07期
19 郭建国;;郑州天迈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介绍[J];城市公共交通;2010年07期
20 ;打造中国第一筒桩——访浙江海桐高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东曙[J];施工技术;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贵书;汪俊卿;;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体系[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毛卫华;;提高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策略与途径[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肖勤;;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制度安排[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李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展[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宋捷;吴小敬;;宣传科技产业 提升新闻质量——对做好高新技术产业新闻宣传的几点认识[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白雪飞;薛冬梅;;我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水平综合评价[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翁進坪;;室内循環水高新養殖技術與新農村建設探討[A];2009年两岸四地农业合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葛长利;;高新起点 技术引领——用名牌种猪繁荣行业的发展[A];中国猪业高峰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成立大会会刊[C];2003年
9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行业技术进步[A];全国纺织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交流材料汇编[C];2004年
10 陕西省工业结构调整课题组;;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A];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研究报告[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筱舟;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2 雷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与机制创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陈大雄;高新技术产业评价与发展研究——兼论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中南大学;2004年
4 赵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陈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区、产业集群、制度安排[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银纯泉;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7 唐中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顾海;高新技术产业化论[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9 杨廷双;区域高新技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10 杜金沛;高新技术经济发展:技术、制度与资本的耦合[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公共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周晟;关于构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的战略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方金元;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建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国际比较与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5 谭红辉;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6 骆静;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体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7 王军;风险投资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赵陵波;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9 段客;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10 胡兴祥;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国际比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灼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及发展前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2 通讯员 赵伦光;上半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势分析[N];孝感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刘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努力实现更快更好发展[N];贵阳日报;2005年
4 曹秀娟;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N];山西日报;2004年
5 ;广州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N];科技日报;2005年
6 记者 李波 通讯员 史伟宗;广州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N];广州日报;2004年
7 邓水清 记者 徐兰山;高新技术产业湖南招商引资成亮点[N];科技日报;2004年
8 记者 郇靖海 通讯员 江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N];徐州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张晔 王燕宁 通讯员 张辉;新世纪的跨越[N];科技日报;2005年
10 张晓强;落实科学发展观 助力高新技术产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