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的历史考察
【摘要】:
半个世纪以来,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下,为驱逐帝国主义势力,推翻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残酷统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在边疆民族地区成功地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光辉道路。当从容挥别二十世纪,昂首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性时刻,全面、客观、认真地研究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政策,科学地总结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工作的历史经验,不仅有利于全国和全世界人民深刻了解西藏,而且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建立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特殊的政治意义。
论文分为八部分。前面有导言,后面有结语,中间六个部分组成正文。
导言作为本文的逻辑起点,首先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集体领导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说明了西藏工作在全党工作的重要地位,以及研究的范围和重大意义:其次概述了国内学术界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然后简单介绍了本文的基本框架、研究方法与主要观点。
第一章集中论述了“和平解放,暂维原状”方针产生和制订的历史过程。党中央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是既定的。但采用怎样的策略才能达到和平解放的目的。十八军政策研究室最早提出用“暂维原状”来求得和平解放。同时还论述了为和平解决西藏问题在国家结构形式上形成了“一国两制”的事实,但在理论上并未有“一国两制”的设想,也并不能得出西藏实践过“一国两制”模式的结论。
第二章描述了西藏民主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利用新资料对民主改革的进程尤其是“大发展、大收缩”的背景做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对1959年3月至1961年1月有关民主改革的38个政策的分析,论述了中共关于西藏民主改革具有极强的理论政策上的独创性。
第三章论证了1961年至1965年西藏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地考察了“稳定发展政策”不是平叛改革后一开始就有的,也未能贯穿到西藏新民主主义的后期。详细地论述了该政策从肯定到否定,再从否定到肯定的历史原因;总结了探索西藏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道路的几点经验,并初步研究了这一时期的统战政策。
第四章依据新搜集到的资料,对西藏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过程,尤其是对运动的初期的政策进行描述和分析,展示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地破坏了中共的民族、宗教和统战政策,使西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研究表明运动初期的一些限制性保护措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章还用一定的篇幅叙述了周恩来在制止派性武斗,稳定西藏局势方面的作用和贡献;最后罗列了周恩来殚精竭虑,支撑危局,承担着极大的风险,保护西藏知名党外人士和党内干部的鲜为人知的史实。
第五章论证了西藏新时期开端的标志是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并对1980年和1984年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相关的三个重要政策文件出台的背景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三个进一步”政策执行的后果,分析了拉萨骚乱的种种原因并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
肯定了1989年10月《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西藏工作纪要》(即《十条指示》)成为西藏
历史的新转折;最后总结了统战工作中的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群众路线不能代替统战,
统战更不能代替群众路线。
第六章集中论述了新世纪初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
的历史由来。这个方针是从历史中来的,是以中国共产党在西藏五十年工作的历史经验
为基础和内蕴的。尤其是1980年中共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历经“一个转折,
两个里程碑”,是中共关于西藏政策的新鲜经验的总结。这条方针来之不易,经历了两大
历史阶段,四个发展环节,是被西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胜利证明了的正
确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如何走向和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进行长期探索在
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成果。
最后部分是结语,提出了对全面贯彻新世纪初西藏工作指导方针的若干思考。
半个世纪以来,西藏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使西
藏保待政局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各项事业稳步前进。没
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