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对外开放的酝酿和起步

李妍  
【摘要】: 1976-1978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诸多历史 现象,有很多专家、学者已经予以充分的探讨,但是对于此时期的对外开放问题, 却几乎没有人作专门的研究。众所周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外开放的 基本国策,而1976-1978年对外开放的酝酿和起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对外 开放政策的前提和基础,也为后来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了先决条件。因此, 研究此时期的对外开放历程,对于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很大的借鉴 作用。 本论文由导言、七章正文和结束语构成: 导言主要论述这一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目前研究的状况以及本论文的基 本构架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写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的历史追溯。本章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 对外开放的论述为基础,阐述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对外交往情况及特征, 以及从新中国成立到粉碎“四人帮”之前的对外交往状况,从中分析出历史上中 国共产党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第二章写对外开放起步的背景。文章首先分析了七十年代末国际局势的变化 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起步创造了条件。第二部分写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有利于加快 与西方的接触。第三部分写中国外交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所有这一 切都为1976-1978年中国对外开放的起步创造了条件。 第三章写对外开放的实践探索。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领导人鉴于中国 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现状,意识到想发展、要富强,必须向西方先进国家 学习。为此,中国政府派出了各个领域的许多代表团,对先进国家的工业、农业、 财政、基本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考察团一边参观一边学习,感受非 常深刻。收获之一:中国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大有希望,但要花大力气。收获之 二: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收获之三: 外国经济遇到困难,希望与中国进行合作。收获之四:增加了感性认识,加深了 对某些规律性问题的了解,纠正了一些错误的看法。 第四章写对外开放的酝酿。这一章从理论上探讨了对外开放的问题。1978 年,中国召开了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国务院务虚会、 全国计划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对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利用外资等 问题都进行了讨论。尤其是国务院务虚会和之后的全国计划会议,集中探讨了对 外开放的问题。可以看出,在对外开放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已经达成共识:即 中国应该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要重 视教育、重视人才,同时注意引进国外的人才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要在学习 西方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自力更生与闭关自守的关系;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是 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点:向西方学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经过中共中央工作会 WP=4 议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对外开放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确立下 来。另外,在这一章中把利用外资单独列为一节,主要考虑在利用外资的问题上, 1978年中央政府的政策前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历了只允许银行贷款到允许 政府间贷款的过程,本文对这一变化的过程及原因进行了探讨。 第五章写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情况。首先在引进之前提出了引进方 案,成立了引进新技术领导小组,完善相关的法规,吸引外国到中国办展览会, 成立新产品样本样品介绍中心,订购外国报刊,积累外汇为引进项目提供资金保 证,所有这一切都为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准备了条件。1978年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技术引进规模最大、进展最快的一年,成交额相当于前5年 (1973-1977)成交总额的两倍,涉及十几个国家几百个厂商。引进较多的行业 是化工、钢铁、煤炭、电力、石油等。在引进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般积累经验, 当时的专家、学者指出了在引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第六章写1976-197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粉碎“四人帮”后,中国继续执 行毛泽东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在此基础上号召对外贸易要有一个大的发展。此 时期,贸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贸易团体往来频繁,进出口贸易额增加,签订了一 系列贸易协定。中国开始重视发展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贸易关系。 第七章写中国对外经济援助和参与国际经济技术事务合作。文章首先对中国 对外经济援助状况进行了分析,然后从中国与一些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 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同联合国的经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这一切有利于中 国积极参与国际活动,争取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结束语中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对外开放进行了总体评价,指出 1976-1978年的对外开放大方向是正确的,取得了一些成效,为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做出对外开放的决策作了准备。当然也应该看到,它受“左”倾思想影响 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经济规律,给中国的经济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通 过对这一时期的总结,概括出经验和教训,并得出结论,对外开放是中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为开放城市的管理现代化作贡献[J];管理现代化;1984年05期
2 张君一;争当贯彻对外开放方针的先锋——祝贺《外国经济与管理》公开发行[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5年01期
3 刘人怀 ,史乐毅;有效利用外资 扩大对外开放[J];国际商务研究;1987年06期
4 ;问题解答[J];新视野;1987年06期
5 赵从显;张永安;;我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渠道方式的探讨[J];开发研究;1988年03期
6 王大华;;开放大趋势与广州未来行政地位[J];开放时代;1988年08期
7 李颖麟;刘小凤;;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从广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发展看其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J];开放时代;1988年08期
8 武恒聚;试论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J];学术交流;1989年04期
9 刘国光;;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与对外开放[J];财经论丛;1991年04期
10 白钦先;关于辽东半岛对外开放若干问题的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11 张伦;;我国对外开放的“目”字形格局[J];开发研究;1992年03期
12 岳岐峰;;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J];开放导报;1993年05期
13 王天俊;;做好外事工作 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J];中国西部;1993年01期
14 汪宇明;;加快广西暨大西南对外开放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1993年03期
15 白太明;;实施外向带动战略 加快建设经济强省——叶连松省长谈河北省对外开放工作[J];乡音;1994年06期
16 蒋清海;中国对外开放的模式选择与战略设计[J];人文杂志;1995年01期
17 ;1994年中国化学工业[J];现代化工;1995年09期
18 李宏英;;对外开放 招商引资[J];科技与经济画报;1995年04期
19 陈飞翔;当前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已进入风险递增阶段[J];经济研究参考;1996年ZL期
20 张伯里;;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及其实践(上)[J];改革与开放;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庚;范言慧;;论对外开放与居民的收入分配[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2 门洪华;;从对外开放到全面开放——关于我国对外开放三十年的若干总结[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兆蓉;;中国加入WTO与云南省曲靖市农业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张玉台;;新形势下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政策取向[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5 宋玲;;关于提高上海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水平,开创上海保险业发展新局面的思考[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6 赵焜;;试论贵阳市民族地区经济对外开放问题[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7 张亚群;;八十年代以来福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评析[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下册(1995~2007)[C];2007年
8 杨梅枝;;试论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创新战略[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邓煜;;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 推动经济林实现产业化[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10 刘烈龙;;处理好改革与开放的关系[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妍;对外开放的酝酿和起步[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汪朝阳;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魏益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孙明;对外开放的新格局[D];厦门大学;2001年
5 丁一兵;经济发展中的汇率制度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6 何元庆;对外开放与生产率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7 高同彪;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区域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李艳辉;政治经济的互动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王庭东;政策引致性扭曲:开放效益的体制因素[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利君;对外开放形势下的政府职能转变[D];山西大学;2008年
2 何力力;对外开放、区域一体化和地区福利[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璐璐;贸易投资一体化与中国对外开放新思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张琳;政府采购中的对外开放法律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曲光俊;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进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5年
6 张海年;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D];武汉大学;2005年
7 宋继华;中国证券业进一步对外开放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李彬;新形势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外开放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李巍;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魏巍;对外开放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程国强;农业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N];经济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邓安华;坚定建设“开放甘孜”信心 扎实推进“开放甘孜”进程[N];甘孜日报(汉文);2005年
3 记者任忆;北京公共文化场馆将分期分批对外开放[N];人民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龚雯 刘爱成;开放拉动增长 合作谋求共赢[N];人民日报;2005年
5 高开升;对外开放 加速鞍山经济隆起助推器[N];鞍山日报 ;2006年
6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执笔 方栓喜;新阶段对外开放应更加主动[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董晓勋张大为;“十七大”前对外开放[N];长江日报;2007年
8 江南;有序推动期市进一步对外开放[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陈飞翔;构建新型对外开放模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10 晁毓山;在对外开放中实现自主创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