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十九世纪欧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

张奕阳  
【摘要】: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上,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复杂且难以处理的问题,也是一个容易以简单化的办法来对待的问题。其所以复杂并难以处理,是因为社会主义和宗教在世界观上是对立的,而宗教在社会历史上和阶级斗争中的作用极其错综复杂,很难归于一个普遍的原理和一般的模式之中。其所以容易简单化,是因为宗教作为一种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反映和颠倒的世界观已是常识性的定论,好象只要据此作一些简单的推演,对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就能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本论文根据历史文献,紧紧围绕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通过对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的研究,来考察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无产阶级开展社会主义运动时,是如何正确认识宗教的,是如何关注和研究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问题的。 本论文包括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正文共五章。 导论论述了社会主义和宗教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涵义,据此指明了论文选题的依据。导论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阐明了选此课题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指出了对此课题进行研究时所遵循的思路和所采用的方法。 第一章:十九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这一章主要阐述了作为社会主义的原始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思想来源的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指出了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虽然对传统宗教和教会进行了批判,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还不可能与宗教划清界限。分析了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彻底摆脱宗教思想束缚的原因。 第二章: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宗教思想。本章主要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界观和政治立场转变之前的宗教思想,以此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不是天生的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他们逐步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与宗教神学划清界限,是他们能够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的第一步。 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形成中的宗教问题。在这一章,一方面论述了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也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进行理论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中,他们的世界观从唯心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他们的政治立场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到共产主义,并初步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章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是从研究和批判宗教开始了他们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对宗教的批判是他们剖析社会的前提,理论上的无神论是他们在世界观上转向唯物主义,在政治立场上转向共产主义的最初的思想契机。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亲自参加对宗教批判的理论活动和革命实践活动在过程中,与他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相辅相成,他们的宗教观也发生了变化。《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既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 第四章:欧洲一八四八年革命和第一国际时期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这一章论述了在1848年欧洲革命和第一国际这两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剥削制度的精神支柱的宗教正在逐步同资产阶级政权合作,宗教势 WP=4 力反对1848年欧洲革命,反对第一国际,反对科学社会主义,反对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本章着力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运用他们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的过程中,也运用他们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宗教观指导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和处理革命过程的宗教问题,并在对宗教问题进一步研究和对巴黎公社处理宗教问题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第五章:十九世纪末欧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这一章,一方面阐述了在欧洲19世纪末期,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欧洲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纷纷建立,第二国际的成立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深入发展,已经和资本主义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宗教势力便坚持不懈的同社会主义作斗争。另一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在开展运动的过程也无法回避宗教问题,同反对社会主义的宗教势力作斗争构成了19世纪末欧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这种斗争主要体现为:恩格斯和其他社会主义运动的著名的活动家,利用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对宗教问题的研究和对反对社会主义的宗教势力的揭露和批判。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振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语言起源研究范式在语法化研究中的应用——以汉语被动句的演化为例[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T.奥伊则尔曼,吴铮;马克思主义自我批评的原则基础[J];世界哲学;1998年04期
3 T.奥伊则尔曼,舒白;马克思主义自我批评的原则基础[J];哲学译丛;2000年04期
4 巴加图里亚;马克思的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前途[J];现代哲学;2003年02期
5 刘星;;《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伦理思想[J];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04期
6 艾耶克·考普夫,魏小萍;马克思和恩格斯原始文本的研读与探讨[J];哲学动态;2003年03期
7 周呈芳;在实践历程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是用实践检验真理的光辉典范[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8 徐军;;“马恩关系问题”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兼评特雷尔·卡弗《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段忠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平观[J];哲学研究;2000年08期
10 王初根,肖接增;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伦理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11 若非;象马克思那样思考问题——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的是什么?[J];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06期
12 陈德元;马克思和恩格斯谈翻译工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13 王初根;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伦理思想[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4 王毓;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Z1期
15 黄枬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史思想和某些哲学思想的完整再现——读《马克思恩格斯论哲学史》[J];人文杂志;1989年04期
16 刘立群;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没有用过“唯物主义哲学”一词?——也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元哲学问题的探索[J];泰山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7 殷叙彝;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议会斗争在工人运动中作用的评价[J];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06期
18 D.布莱特拉,雨林;《共产党宣言》,欧洲与无产阶级政党[J];世界哲学;1998年04期
19 陈升;“‘共同利益’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本意新解——谈谈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一段话的理解[J];道德与文明;1993年03期
20 王怀通;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所引起的美学革命[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伊·奥伊泽尔曼;何宏江;;批判地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尝试[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2 薛秀军;;分工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语境中的考察[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3 阎嘉;;戴维·哈维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北村实;鲁旭东;;我们进入21世纪的迫切任务[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5 陈国强;;人类原始群与杂交[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6 郑宗汉;;第十二讲 资本主义能“青春长驻”吗?[A];学习历史唯物论二十讲[C];2004年
7 许兴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世雁;李岩;;浅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界的生态思想[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荣长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九十年——概念、进程和规律[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10 王承权;;论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的几个问题[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奕阳;十九世纪欧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高凤敏;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军;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语境中的社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武涛;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国企改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王秀敏;现代社会的个性道德探寻[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贾国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吴波;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秦秋;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当代反思[D];山东大学;2010年
9 赵纪梅;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迟方旭;马克思恩格斯私法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敏;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古艳芳;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实践概念理解的演变[D];河南大学;2013年
3 徐学成;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理论构想研究[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1年
4 丁杰;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南昌大学;2011年
5 向夏莹;马克思恩格斯“农业农民”思想在新时期发展与实践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6 郭明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当代价值[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静;论后金融危机时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形式的新变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私营经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志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战略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唐洋;浅论列宁的旧知识分子政策[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学习导读[N];人民日报;2011年
2 李希邦;在马克思、恩格斯塑像前的沉思[N];中国审计报;2004年
3 余源培;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主题[N];文汇报;2003年
4 特约记者 蔺庆春;《德意志意识形态》电子版“第一编辑稿”公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左大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郑异凡;一个流行说法与误读马恩[N];北京日报;2003年
7 魏小萍;坚持基本原理 谱写新的理论篇章[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N];北京日报;2003年
9 李惠斌;所有制理论的重大调整[N];北京日报;2004年
10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N];光明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