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

郭艳  
【摘要】:国家认同概念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行为革命时期的政治学领域。长期以来,国家认同被认为语义含糊而显得贫瘠空洞,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席卷全球、苏东剧变,许多国家的稳定和完整出现了严重问题,需要重新选择发展方向和进行自我定位,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也强烈冲击着传统国家主权的概念,国家认同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国家认同是一种主观意识和态度,是国家历史发展和个体社会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表现为个人和国际两个层面。在国际社会中,一个国家只有同时得到本国国民和国际社会的认同才能得以存续。长期以来,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受理性主义主导,对国家认同问题并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建构主义则主要从国际层面对国家认同的形成与变化进行了分析,而对国内层面的国家认同,以及国内和国际层面的互动则没有涉及。 近年来,形式上的独立与实际的脆弱,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使得这些国家成了冲突和危机的场所,显著地影响国家的生存及对外行为,在遥远的将来似乎依然如此。这些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何在?它与当前的国际体系有何关系?现有国际关系理论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尽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它标示着这些民族国家的国家建构尚未完成,是部分民众国家认同感缺乏或丧失的体现,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不利地位又加剧了其国家认同建构的困难。 本文从历史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将历史实践、认知心理与身份认同结合起来研究国家认同,主要探讨全球化语境下发展中国家认同建构面临的困境:它们需要同时完成融入全球社会和民族国家建构这两大任务,这无疑是当前国际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难题。论文除导论和余论外,主体部分的四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从理论上对国家认同进行了梳理。本章首先通过对个人认同、集体认同及其动力机制的分析,得出成功的认同与人们需要的满足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认同理论对国家领域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其次,本章对国家认同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指出国家认同在本质上与合法性紧密相连。当前国家主权的争议也因对合法性的不同理解而展开。最后,讨论了现有国际关系理论在国家认同问题上的基本主张。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由于受理性主义传统的影响,对国家认同不予考虑。由于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彦伟;;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之比较[J];魅力中国;2009年24期
2 欧阳彬;;论货币与国家认同的建构[J];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3 郭艳;;《反分裂国家法》与台湾社会“国家认同”的塑造[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左高山;;政治忠诚与国家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5 郭艳;;试论发展中国家的双重认同危机[J];国际论坛;2007年01期
6 范勇鹏;;欧洲研究对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年05期
7 赵海立;;政治认同解构:以马来西亚华人为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04期
8 刘志云;;“霸权稳定论”与当代国际经济法——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诠释[J];太平洋学报;2007年01期
9 张友国;;亚文化、民族认同与民族分离主义[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刘志云;;国际法的“合法性”根源、功能以及制度的互动——一种来自国际机制理论视角的诠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9期
11 赵秋生;贾鼎;;统一战线视域中的国家认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2 刘国强;;国家形象传播:作为国家认同双重机制的考察[J];求索;2010年09期
13 杨闯;;浅论苏联国际关系理论[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14 张历历;试论邓小平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J];外交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15 任晓;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一些思考[J];欧洲;2000年04期
16 万泰雷;在自然科学与人文学因素的天平上——从学科建设角度看争论中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J];外交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7 ;“9·11”事件后的新形势可能引发新的国际关系理论和战略[J];当代世界;2002年08期
18 ;外交、国际关系[J];全国新书目;2003年10期
19 赵银亮;“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3期
20 胡宗山;假设、模型、范式:方法论视角的国际关系理论[J];欧洲研究;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福俊;;论规范行政收费与服务政府建设[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张继成;;法律解释-裁判规范的正当性证明[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3 梁彩霞;;基于集体行动的逻辑看我国社会行业自律缺失的原因及对策[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曾祥华;;城管综合执法、公物警察权与服务型政府[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杨占营;吴诚毅;;党的领导合法性的历史考察及展望[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1年年会交流论文[C];2001年
6 程红星;;论区域贸易协定WTO合法性之审查权归属——基于WTO机构平衡和分权的理论[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7 曹燕飞;;戏仿合法性之讨论——以利益衡量为工具[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8 杜万平;;对环境行政管理合法性解说的反思和质疑[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9 张旭东;;传统文化与现代国家认同之关系:几个概念的辨析[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10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李瑞君;当代新疆民族文化现代化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柳翔浩;和合视域下跨境民族地区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南长森;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与国家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5 王军;十七年文学批评中的合法性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伍明春;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雪丰;论公共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9 时春丽;俄罗斯族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秦倩;国际法与宗教非政府组织[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林娜;“渔业问题”的共同管理“解”[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张蓉;税收筹划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徐培农;口供的可采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赵国勇;参与与发展:公共治理中的农民工自组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孙辉;隐性采访的合法性边界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盖菊梅;论授权立法的合法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苏军;我国诱惑侦查的立法化探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周晓红;技术侦查及其法律规制[D];苏州大学;2007年
9 谢芳胤;刑法合法性的阐释[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陈洁;论巩固并发展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淑兰 香港浸会大学;从三大国际关系理论看中国的未来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浙江省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医疗器械监管处 周铭;别让“体验”忽悠了你[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赵旭卿;购买二手货注意交易合法性[N];检察日报;2002年
4 上海市工商局嘉定分局 金耀祖;坚持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统一 不断提升基层执法办案水平[N];中国工商报;2005年
5 卓永卫;切实把握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N];中国矿业报;2002年
6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沈国明;化解社会矛盾不能突破合法性底线[N];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市委党史研究室 綦俊霞;浅谈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N];东营日报;2011年
8 敖带芽;政治的合法性与意识形态建设[N];学习时报;2003年
9 记者 姜媛;裁决缺乏公正性和合法性[N];深圳商报;2006年
10 嵇长青;清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N];扬州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