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传统政治文化与中国当代政党体制的发展

代吉成  
【摘要】:政治文化是当代政治学中一个热点的研究领域和有效的研究方法。西方的政治文化研究在上世纪50年代兴起,中间一度衰落,80年代得以复兴。中国学术界对政治文化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兴盛不衰。政治文化研究为我们深化中国当代政党体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当代政党体制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受限制因素较多,尽管在近十几年来得到了较大的进展,但是至今广度和深度的开拓都还不够。传统政治文化对中国当代政党体制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从传统政治文化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政党体制发展的研究还十分罕见。传统政治文化对中国当代政党体制的生成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建国后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因素对中国当代政党体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破坏。深入认识和把握传统政治文化对中国当代政党体制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对于推动中国当代政党体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共分八个部分,包括一个导言和七章正文。 导言部分说明选题的由来与意义、研究现状、重点与难点、创新之处以及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首先界定政治文化概念的内涵,归纳政治文化的特点,分析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影响。接下来梳理出政党体制发展的五条规律:政党体制发展的总体方向是民主化与现代化;政党体制是价值的普适性与形式的民族性相结合的产物;政党体制的生命力与其功能的实现程度成正比;制度化是现代政党体制发展的内在要求;缺乏民主型社会生态环境的政党体制容易与民主政治相偏离。从政党体制的发展规律中可以总结、归纳出政治文化对政党体制发展影响的四个主要方面:政治文化影响政党体制生成与变革的方向与途径以及政党体制的民族化、民主化、制度化。 第二章着重分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其在当代的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指形成于过去而在当今现实中仍然起作用的政治文化观念、心理、价值取向等等。总体上说,传统政治文化是一种专制型政治文化。当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也包含着“和谐”观念等优秀成分。当代中国还存在着传统政治文化生存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当代中国人形成了既清晰又模糊的政治认知、既亲近又疏远的政治情感、既崇高又低下的政治评价。 第三章对传统政治文化作用下中国政党体制生成与演进史进行回顾。中国最初的政党体制生成于中华民国建立初期。辛亥革命后中国组党风潮兴起,形成多党竞争局面。但是这种局面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民初多党竞争失败显示,中国缺乏发展多党竞争政党体制的政治文化环境。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彭宗超;钟开斌;喻彤钰;;我国危机决策机制的转型特点与未来选择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6期
2 杨晓丹;李德军;李超;;适应海军建设需要 全面推进海军函授教育转型[J];继续教育;2008年08期
3 陈小平;宁德斌;;理念、机制、方法——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型与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4 王舵,牛海峰,刘立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刍议[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唐斌;;论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路向选择——一个“扬弃”与“接受”视角下的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杨国营;;郑州市商品交易批发市场的转型与发展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7 桑学成;;政党转型与党的现代化[J];江海学刊;2009年04期
8 唐斌;;传统政治文化何以重要?——以和谐观念为例[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杨光飞;两种发展模式的比较和反思[J];理论导刊;2004年06期
10 刘俊夫;;浅谈高科技犯罪[J];经营管理者;2011年03期
11 熊琴;马秀丽;;传统政治文化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2 陈一收;;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善治”诉求[J];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3 范和生;范荣跃;;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及其在现代化中的独特贡献[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06期
14 韩思琦;;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性转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5 谭运宏;汪海波;;政治文化现代化中公民意识的发展[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6 王卫;;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法律文化的转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17 杨莉萍;;西方哲学东渐与中国社会的发展[J];传承;2008年24期
18 姜爱林;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演变[J];唐山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9 李文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目标定位[J];浙江学刊;2004年06期
20 王华;;中国传统文化春天的到来[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吉成;;历史与世界视野中的政党体制发展规律初探[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牛宝权;魏建辉;杨景森;蒲团卫;;打造现代化烟叶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许昌市推进烟叶生产现代化发展的实践与收获[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6年论文集(下)[C];2007年
3 隋彬;巨辉;;以现代化教学方法带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杨景胜;;穗深港巨型城市走廊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芬;;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几点思考[A];图书馆与西部大开发——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四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江星;于方;陈祖峰;;略论现代高校学报的发展趋势[A];学报编辑论丛(第八集)[C];1999年
7 齐永生;杨建华;周登昆;;提高计量管理水平 促进石油企业发展[A];2004年胜利油田“计量与节能”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王鸣宇;;充分发挥病案信息资源的作用[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5届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周晓风;;新时期文学的未完成性[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任洪昌;君杰;;从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着手进一步满足大兴区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求[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吉成;传统政治文化与中国当代政党体制的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孟凡胜;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3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阮宗泽;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东亚安全[D];外交学院;2005年
5 曾守锤;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发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丽;国大党的兴衰与印度政党政治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冬云;印度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制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熊琳;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凌郁之;走向世俗[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冉;江苏省城市化战略转型的理性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哲;关于进一步推进中药现代化的战略思考[D];中南大学;2004年
3 马志强;西方创业型大学的兴起和发展[D];河南大学;2007年
4 王会敏;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的坐标原点[D];兰州大学;2008年
5 刘娟娟;战后日本企业教育培训的发展和转型[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任海燕;我国传统民本思想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田丽萍;冀东地秧歌的传承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徐红霞;烟台海通公司物流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9 江成斌;中国法律文化的原型与转型[D];重庆大学;2009年
10 方俊;湛江港集装箱码头物流发展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玉海;江泉实业 转型热电谋“翻身”[N];中国证券报;2004年
2 伍建文;电信转型面对的压力与机遇[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3 记者 霍中彦 赵冰;平安大步转型[N];国际金融报;2003年
4 国际金融报记者 王婷婷;腾迅未雨绸缪求转型[N];国际金融报;2004年
5 刘建生 刘志鹏;中粮的转型之路[N];国际商报;2005年
6 杨仕省;摩托之都转型[N];经济观察报;2003年
7 刘荣 张福才;“远成”天价夺标意在转型[N];经济日报;2004年
8 本报评论员 南岭;油荒是个转型期问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9 本报记者 郝杰;实现“两个转型”[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10 ;预热渠道 非常出击[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