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政治文明现代演进的基本思考

徐化影  
【摘要】: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它不仅推动着人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是判断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政治文明作为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影响力。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就必须推进中国政治文明的现代演进。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的飞跃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日益凸显、愈益紧迫。因此,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现代的演进就成为关系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关系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进而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和重大课题。 在任何一个社会,政治文明都是一个多维复杂的立体结构,本文是以对政治文明在哲学层面上的历史考察为前提和基础,试图在政治文明历史发展的动态演进中实现对政治文明的静态的理解和把握,即普遍的本质性和必然性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在这种静态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实现对中国政治文明现代演进的动态思考。 论文由引言、正文以及结语三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阐述了选题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研究难点和主要的研究方法。 正文共六章。 第一章是对政治文明的一般概述。包括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政治文明的生成和政治文明的属性三个方面。这是对中国政治文明现代演进进行思考的理论前提。 第二章是对中西方政治文明的历史审视。是从中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和历史沿革中实现对中西方政治文明的历史审视的。由于中西方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是一个及其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因而,要将其全貌进行一览无余的呈现是无法做到的,故仅撮其要、萃而取之、概而括之。这是对中国政治文明进行思考的历史前提和思想基础。 第三章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的认知。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因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的认知就成为对中国政治文明现代演进进行思考的必不可少的理论前提和基础。政治文明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它所确立的价值目标对实践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所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解和把握是归结在它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上的,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是其所是的根本依据。 第四章是从政治文明的理想与现实的层面展开对中国政治文明现代演进的基本思考的。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及其螺旋式的攀升中实现的,政治文明也是如此。对政治文明的理想之善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而政治文明的现实之恶则是人类社会恒久的常态,政治文明的演进就是在政治文明的理想之善与现实之恶的矛盾运动中渐致实现的。中国政治文明的现代演进亦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中展开的。 第五章是从传统与现代的层面展开对中国政治文明现代演进的思考的。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传统是文明之根脉。中国是文明古国,在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史中存续了数千年,这其中传统德治文明绵延了两千余年并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也曾数度创造了政治辉煌。因此,中国政治文明的现代演进就需要在对中国传统德治文明中的继承、扬弃和发展中展开,需要处理好政治文明领域中的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第六章是从中国和西方的层面展开对中国政治文明现代演进的思考的。近代以来,西方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世界的发展趋势,而这又是在它所创造的灿烂的思想文明的引领下实现的,反过来,辉煌的物质文明又激发和推动着思想文明的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西方依然走在世界的前列,其民主政治在全球范围内强势推进,也对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的政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在这种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政治文明的现代演进就需要处理好政治文明领域中民族史和世界史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结语是对整篇文章思想主题的概括和总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虞崇胜;从政府推进到社会自主: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2 王一民;;略论推进21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兼论改进党的执政方式[J];资料通讯;2002年09期
3 臧乃康;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选择[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曾繁亮;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前提性批判[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陈红太;中国政治文明的个性特征与独特贡献[J];浙江学刊;2003年04期
6 林尚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人民论坛;2003年11期
7 王强;建构中国政治文明[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2期
8 朱前星;毛泽东与新中国政治文明[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12期
9 臧乃康;;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J];理论参考;2003年07期
10 李贤军,秦筱萌;“三个代表”——新时期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1 田启波;当代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与路径选择[J];求索;2004年06期
12 李校利,王永刚;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和增长点述要[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3 柴宝勇,牛晨曦;法治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兼谈法治与民主的悖论[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4 戴韶华;从“非正式规则”到“正式规则”——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路径与方向的思考[J];理论导刊;2005年03期
15 单玉华;徐宁;;中国政治文明的实质及其构建[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16 孙正林;;依法执政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J];法制与社会;2006年17期
17 胡丰顺;;注重对中国政治文明表现形式的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06期
18 俞睿;;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9 李英;;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新意涵[J];中国市场;2008年26期
20 ;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批判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臧乃康;;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臧乃康;;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黄震云;马宗昌;;经学与中国政治文明[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4 陈凯;龚少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推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A];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Ⅱ)[C];2003年
5 虞崇胜;;WTO与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之路[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化影;中国政治文明现代演进的基本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邓联繁;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制高点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华平;论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哲明;中国政治文明视域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雷;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铁;两会,政治文明的窗口[N];人民日报;2010年
2 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三个代表”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历下士;文明的脚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张宗堂;中国政府网迎来“周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5 记者 张宗堂;中国政府网影响力提高[N];人民日报;2006年
6 常青;“民”的变迁[N];北京日报;2008年
7 姜泓冰;从“人民”“责任”说起[N];团结报;2012年
8 包心鉴;政治文明思想研究视野的新开拓[N];学习时报;2006年
9 翁阳;互联网助力 推进中国政治文明[N];中国文化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