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
【摘要】:
经济全球化最早产生于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历经曲折的发展历程,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普遍现象。中国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就被动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国的大多是苦难。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思考和探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方式与路径。经过新中国成立后30年对经济全球化的有限参与,中国以改革开放的崭新姿态积极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机遇,也带来问题和挑战。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其本身固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因此,在一个互动、开放的经济全球化系统中,中国如何采取积极稳妥的策略和途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本文选题的目的和基本出发点。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首先从考察经济全球化的起源开始,沿着其产生发展的脉络,逐一探讨经济全球化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厘清概念、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结合中国自身的具体情况,就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策略和路径进行了探索。
除序言外,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经济全球化概述,考察了经济全球化的起源、概念、发展历史、实质及主要特征。第二章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与跨国公司,考察了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和跨国公司的影响。第三章是经济全球化影响下的全球问题,考察了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安全问题之间的关系。第四章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反全球化运动,考察了反全球化运动的特征、诉求及其根源。第五章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分析了主要的全球治理理论,结合欧盟一体化治理实践初步探讨了全球问题的全球治理办法。第六章是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考察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从被动参与到自主参与的曲折历程,探讨了中国积极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策略和路径。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有以下几点:
一是提出经济全球化起源的外部条件与内部根据。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反复研读,提出了经济全球化的起源是以地理大发现作为充分条件,以工业革命为必要条件,两者结合造就经济全球化的观点。并明确提出地理大发现孕含了经济全球化的可能性,是外部条件,工业革命最终将经济全球化由可能变为现实,是内部根据。二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在全球范围内所做的自我调整,突破了西方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实质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主流视角。三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提出了反全球化运动存在于经济全球化产生发展全过程的观点,突破了反全球化运动出现在20世纪末的传统看法。四是提出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自主选择与被动参与两种方式,完善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扩张范式,以及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五是探索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探讨了中国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和平发展实现惠己及人-和谐社会推动和谐世界的发展路径。此外还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也做了新的提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