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变形理论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矿产资源勘探、能源开发、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地下工程的发展,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所涉及的岩土力学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很多工程用传统的小变形理论难以解决,因而有限变形(大变形)的理论及其工程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依托工程课题“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隧道群与大跨度隧道矿山法施工沉降预测及工法综合研究”,以有限变形理论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为研究宗旨,重点是有限变形理论的研究,包括弹性理论和弹塑性理论。将岩土工程中常用的Mohr-Coulomb屈服准则与有限变形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出应变软化模型,并通过用户子程序予以实现,最后利用工程实例进行验证。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获得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有限变形的弹性关系,找出常用各种应力、应变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应力-应变之间的弹性关系以及应力率-应变率间的关系。
2.研究有限变形的弹塑性关系,正确描述有限变形的塑性变形。采用变分原理得到有限变形的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结合加法分解得到有限变形弹塑性的求解方法。基于有限变形弹塑性的求解方法,提出相应的有限元算法。实现了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适用于岩土材料的有限变形弹塑性分析。
3.将材料常规单轴压缩全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转化为真实应力-真实应变的曲线,从而得到可用于大变形分析的切向弹性模量。引入内部状态参量-等效塑性应变,将材料粘聚力和模量看作等效塑性应变的函数,而泊松比和摩擦角保持不变,得到应变软化模型。
4.在材料力学特性、本构关系、屈服准则以及参数变化规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为平台,编写USDFLD等用户子程序实现具体工程课题研究。
5.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某地铁隧道开挖为工程实例,分别采用小变形理论以及有限变形理论并考虑应变软化效应模拟隧道施工过程,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隧道群与大跨度隧道矿山法施工进行沉降预测、沉降控制提供依据。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相对比,表明有限变形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验证了有限变形理论研究大变形的可行性,该模型可用于类似的岩土工程,为工程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1.采用Cauchy应力和对数应变以及对应的变化率,结合加法分解,正确描述了有限变形的塑性变形;实现了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适用于岩土材料的有限变形弹塑性分析。
2.以有限变形的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引入内部状态参量-等效塑性应变,推导了粘聚力、变形模量与等效塑性应变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到适用于岩土工程大变形的应变软化模型。
3.基于Visual Fortran编写用户子程序,嵌入ABAQUS软件实现本构关系,通过对岩石标准试件的数值模拟,能够很好的模拟应变软化过程。根据某地铁隧道地表沉降变形大的特点,将本模型应用到工程中,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很好的吻合性。
|
|
|
|
1 |
赵宏勋;郭红飞;;钢管混凝土抗弯承载力简化算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2 |
郭友中,岳菡;弹塑性理论中的变分原理(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
3 |
欧阳鬯,唐国安;充气子午胎的有限变形理论与计算[J];应用科学学报;1988年04期 |
4 |
毛昭宪,关启华,赖伟,M. H. Holmes,李晋唐;具有非线性渗透性生物软组织的有限变形理论[J];大自然探索;1985年01期 |
5 |
索新文;;岩土计算中的弹塑性理论[J];湖南农机;2007年11期 |
6 |
蔡亦宏,沈一飞;关于有限变形弹性理论中的余虚功原理[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
7 |
郑颍人,许镇鸿,楚剑,吴伟;应变空间中的弹塑性数值计算方法[J];应用力学学报;1988年04期 |
8 |
周宝炉;;岩石介质的弹塑性增量理论及在采矿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3期 |
9 |
舒兴平;王世纪;;开口薄壁结构弯扭屈曲能量原理的有限变形理论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
10 |
邓庆田;罗松南;彭亮;王立喆;;压电层合圆杆中的几何非线性波[J];应用力学学报;2009年03期 |
11 |
;工程中一类梁壳组合结构的有限变形分析与实验研究——碟形弹簧、膜片[J];力学与实践;1989年04期 |
12 |
李实;;各向异性弹性体的通用强度准则研究[J];强度与环境;1990年01期 |
13 |
兰志文;陈良森;扶名福;;Lagrange型有限变形弹塑性本构理论[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年01期 |
14 |
罗汀;田新国;;考虑土渐近状态特性的应力应变关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15 |
宋彦琦;吕艳伟;;有限变形理论能量释放率增率形式[J];工程力学;2011年05期 |
16 |
周承倜;薄壳弹塑性理论的近似计算[J];力学学报;1964年01期 |
17 |
段炼;;曲梁弯扭屈曲分析[J];工程力学;1989年03期 |
18 |
李慧;童雄;狄生奎;杜永峰;;基于ADINA的板柱连接冲切破坏的非线性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
19 |
潘晓明;尤春安;孔娟;史存鹏;;内粘聚力软化的圆形硐室围岩弹塑性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20 |
宋彦琦;吕艳伟;;基于有限变形理论的能量释放率和J积分增率形式[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