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传输机理研究
【摘要】:
驱油用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输属于物理化学渗流力学基础理论研究,本文以实验为基础,综合运用渗流力学、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流体力学等学科,研究了单相和多相条件下驱油用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输机理,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解析方法得到了化学剂在水中综合扩散系数、运移滞后系数,分析了实验参数与渗流速度的关系。
使用全隐式差分格式求解了单相条件下驱油用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传输方程,数值解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对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传输规律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一种新的测量表面活性剂在油中弥散系数的实验方法,该方法简单适用。
建立了多相条件下驱油用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传输方程,测定了化学剂在油水两相中分配系数、表面活性剂在油中的弥散系数,利用全隐式差分格式求解了方程,比较了数值解和实验值,进一步分析了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输规律,并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中化学剂和单一驱油体系中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传输机理进行了比较,对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物理化学作用和协同效应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本文所建立的多相条件下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传输方程可以为化学驱数值模拟软件所用,使其更加完善,更好地描述和预测复杂化学流体在多孔介质中传输过程,为现场应用提供有利保证。
|
|
|
|
1 |
黄光明,叶苏孙,刘武;原子探针飞行时间质谱计时的几种方法[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S1期 |
2 |
邢雷;张传玲;;纳米复合多相材料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36期 |
3 |
沈农夫;;变幻莫测的多相人[J];青年科学;2008年Z1期 |
4 |
吴再丰;;解剖多相人[J];大科技;2001年04期 |
5 |
吴再丰;;“多相人”玛丽奥[J];科技潮;1996年04期 |
6 |
吴再丰;;多相人探秘[J];科学24小时;2008年02期 |
7 |
缪柏财,蔡一鸣,邱经武,罗健,欧阳律,陈开远,周炳,范长鑫,张开达,钱寅虎,唐志明,钱永嘉;单相和多相Y-Ba-Cu-O超导化合物的制备[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
8 |
郭尚平,刘慈群,黄延章,阎庆来,于大森;渗流力学的新发展[J];力学进展;1986年04期 |
9 |
张雪芹,陶婧,刘镇领,陈俊昌;注硼中子寿命测井注硼工艺优化设计[J];测井技术;2001年05期 |
10 |
郭尚平,黄延章,周娟,匡佩琼;物理化学渗流的微观研究[J];力学学报;1986年S1期 |
11 |
;新书架上[J];气象科技;1987年02期 |
12 |
В.И.萨佐诺夫;姜家甥;;冒地槽地区多样和多相金矿化[J];黄金科学技术;1988年02期 |
13 |
;光化学[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0年02期 |
14 |
尹贊勳;;中國地質學會[J];科学大众(中学版);1948年06期 |
15 |
沈德緒;;番茄無性雜種獲得的實驗[J];科学通报;1950年08期 |
16 |
王泉;多相、非牛顿、化学流体力学讨论会在蓉举行[J];力学与实践;1979年04期 |
17 |
村松容一;南部松夫;张景垣;;关于釜石矿区高温交代铜铁矿床及其周围火成岩中的液态包裹物——火成岩中的液态包裹物[J];世界地质;1984年02期 |
18 |
;杂多酸(盐)的多相催化氧化作用[J];暨南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
19 |
林小兵;;二维多相油藏数值模拟的BILUCG算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7年01期 |
20 |
周济福;;渗流力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力学与实践;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