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驱后复合热泡沫体系性能评价研究
【摘要】:
复合热泡沫驱油技术是燃烧柴油产生高温烟道气,与含发泡剂的水溶液混合,形成复合热泡沫体系进行驱油,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该体系具有泡沫驱油和热力采油的优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二氧化碳驱油和氮气驱油的作用,是一种新的三次采油方法。
一、对国内外泡沫驱油技术发展状况进行系统调研,论述了复合热泡沫的驱油机理。
二、用气流法对多种表面活性剂进行热烟道气发泡性能实验,用泡沫综合指数方法进行性能评价,优选出一种能够耐高温的发泡剂HY-3,研究气液比、发泡剂浓度、水质矿化度、稳泡剂、压力、温度等因素对复合热泡沫体系性能的影响,对发泡剂在多孔介质中的吸附滞留量进行了测定。
三、用热烟道气为泡沫气体,HY-3表面活性剂为发泡剂,模拟实际地层温度和压力条件,利用高压热泡沫装置进行复合热泡沫高压渗流实验,研究岩心渗透率、气液比、岩心非均质性以及注入速度等因素对复合热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能力影响。
四、在高压条件下,选择聚合物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稳泡剂,进行复合热泡沫体系驱油效果室内实验研究,研究了泡沫段塞大小及组合方式、注入速度、岩心渗透率、温度等因素对复合热泡沫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
五、进行数值模拟技术评价,根据油田实际注采井组,建立数学模型和地质模型,进行了井组的含水和采出程度等历史拟合,优化复合热泡沫体系驱油方案。
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HY-3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发泡剂,具有较强的发泡性能和耐高温能力。渗流实验表明,岩心渗透率越高,阻力系数越大,泡沫封堵效果越好;在平均渗透率相近情况下,非均质岩心注入泡沫后的封堵效果明显好于均质岩心;随气液比增大,泡沫渗流阻力亦增大,气液比达到1:1时,可形成稳定的泡沫,气液比太大就出现气窜;注入速度越高,形成泡沫强度越大,泡沫封堵能力越好。
复合热泡沫体系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而且随着泡沫段塞和渗透率的增加,驱替压差和泡沫驱采收率随之增加;而注入速度对复合热泡沫驱采收率的影响不大,注入速度从0.35mL/min增加到1.00mL/min,泡沫驱采收率仅增加了1.7%。聚驱后复合热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油层温度为70℃时,复合热泡沫的采收率达到11.39%;油层温度为90℃时,复合热泡沫的采收率达到12.84%;120℃时,聚驱后复合热泡沫的采收率达到16.29%。三管并联分流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泡沫后,中、低渗岩心驱油效果和分流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说明复合热泡沫体系具有较好的调剖作用。
因此,研究表明在聚合物驱后复合热泡沫驱是一种三次采油新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石油采收率。
|
|
|
|
1 |
郭东红;何羽薇;郑晓波;辛浩川;崔晓东;;泡沫稳定剂增强泡沫稳定性的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9年07期 |
2 |
朱红,赵丰,李津如,江龙;表面膨胀粘度的测定研究[J];广州化学;2002年02期 |
3 |
陶征红;彭晓宏;;泡沫体系分散聚合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06年06期 |
4 |
江建林;岳湘刚;高震;孙盈盈;;聚合物-泡沫调驱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1年04期 |
5 |
周玉衡;喻高明;周勇;张娜;苏云河;;氮气驱机理及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6期 |
6 |
王军志;;耐温抗盐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的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8年06期 |
7 |
赵长久,么世椿,周淑华,于盛鸿,姜江;对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两个关键问题的讨论[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1期 |
8 |
赵长久,麻翠杰,杨振宇,么世椿;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先导性矿场试验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1期 |
9 |
王其伟,郭平,周国华,李向良,李雪松;泡沫体系封堵性能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3年03期 |
10 |
苑丹丹;;聚驱后泡沫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4期 |
11 |
孙志华;泡沫涂料印花方法初探[J];北京纺织;1986年04期 |
12 |
许关利;刘宏生;杨莉;姜东阳;;超低界面张力泡沫驱油方案的优化[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年02期 |
13 |
郑力军;杨棠英;张涛;;聚驱后氮气泡沫驱油效果的配伍性评价[J];内江科技;2011年07期 |
14 |
佘庆东;;聚驱后剩余油综合挖潜技术研究成果[J];国外油田工程;2008年07期 |
15 |
王家震;;喇嘛甸油田聚驱后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5期 |
16 |
陈涛平;马凤春;;聚驱后蒸汽驱注汽速度与渗透率对采收率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24期 |
17 |
葛成灿;王源升;余红伟;魏徵;;泡沫及消泡剂的研究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0年06期 |
18 |
唐玮;胡丹丹;白喜俊;张善严;左松林;;喇萨杏油田聚驱后二次开发方向探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1期 |
19 |
吴鹏;马文国;;普通聚驱后应用活性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09期 |
20 |
毛源;张贵才;唐存知;葛际江;孙铭勤;;乳化树脂深部调驱剂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