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级联型热声系统研究
【摘要】:
驻波型热声热机因内在热力循环的不可逆性、行波型热声热机因低声阻抗带来严重的粘性损失,斯特林混合型热声热机存在Gedeon声流损失,这些都限制了热声转换效率的提高。为消除Gedeon声流损失,实现在高效率水平上进一步增大输出功率,级联型热声热机成为热声热机研究的最新突破。另外,低频热声热机的大尺度和结构的紧凑性也限制了热声热机的实用化和应用范围。因此,本文以实现级联型热声热机的小型化为目的,从对声场的调制和控制出发,结合热声网络理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展开了对高频级联型热声系统的复杂动态问题的理论探索、原理性样机的研制和实验研究工作。本文的创造性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级热声单元的存在和交互影响增加了研究级联型热声热机问题的复杂性,增加了在认识机理、计算建模和控制调节等方面的难度,这表明研究复杂热声系统需要突破传统线性热声理论。为此,根据热动力学理论和发展的热声网络建模的研究方法,对高频级联型热声系统的工作机理、声场分布、分布参数模型进行了理论研究、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热声网络理论。
2、调制回热器的行波成分和高阻抗特征是实现级联型热声系统的关键,对该局部高阻抗行波区的定位和延长是高频级联型热声系统必须解决的难题。本文深化了对热声网络理论的理解,从对全系统的网络分析出发,揭示了回热器当地声阻抗和外部声阻抗对高阻抗行波区位置和长度的调节机理,并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通过改变回热器当地声容抗和外部谐振器回路的声感抗和声阻等都能够有效调制回热器内的行波相位,发展了回热器调相的学术思想。
3、驻波级和行波级之间的各种运行参数的耦合问题是级联型热声系统特有的复杂问题,本文引入了综合实验的正交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对各级间加热功率在系统不同充气压力下的耦合效应进行有效的实验研究,突破了对复杂热声系统的传统实验方法,提取了级间加热功率的特征因子,得到了级间理想功率配比。
4、将控制论观点拓展到热声网络理论和分析方法,结合级联型热声热机内的声波动和传播规律,建立了级联型热声热机的控制系统模型,大大提高了计算起振温度的准确性。
5、运用自组织理论,对实验观测到的二次起振和热声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通过实验辨识出关键影响参数。
6、对冰箱温区的高功率密度(20W/cm2)和COP(1.43)的串列式热声制冷机进行了初步探索性设计和实验,解决了通过声场组织控制系统运行模态和调制多个行波区的问题。
|
|
|
|
1 |
胡忠军;李青;李正宇;李强;;正交试验法在高频级联型热声发动机研究中的应用[J];低温工程;2006年04期 |
2 |
周立华;谢秀娟;李雷;李青;;双声源驱动热声系统的理论声场重构与实验验证[J];低温工程;2010年02期 |
3 |
王红丽;汪双凤;;纯环路型和混合型行波热声发动机的对比实验[J];热能动力工程;2010年03期 |
4 |
胡剑英,罗二仓,凌虹;行波型热声发动机起振温差的研究[J];低温与超导;2004年02期 |
5 |
刘钰;邱利民;王波;吴珂;;多段式回热器的斯特林热声发动机CFD仿真[J];低温与超导;2010年05期 |
6 |
陈丽新;刘益才;陈思明;颜鹏;李照龙;张骏;;热声制冷机回热器的现状及展望[J];真空与低温;2010年04期 |
7 |
谢秀娟,李青,禹智斌;热声系统中的回热器声学特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J];低温工程;2004年06期 |
8 |
辛天龙;刘益才;黄谦;张明研;马卫武;杨培志;;板叠式回热器的特征频率[J];低温工程;2009年01期 |
9 |
康慧芳;江钒;薛晓迪;郑宏飞;;热声发动机回热器操作因子的优化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
10 |
余国瑶;戴巍;罗二仓;吴张华;凌虹;;回热器参数对热声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理论及实验研究[J];低温工程;2006年02期 |
11 |
谭永翔;邱利民;孙大明;郑金鹏;;斯特林热声发动机的直流研究[J];低温工程;2006年03期 |
12 |
董凯军;郭方中;冯自平;肖睿;黄冲;何世辉;;热声制冷机网络模型中回热器H矩阵参数的测量[J];低温工程;2008年05期 |
13 |
黄谦;刘益才;张明研;曹立宏;宛超;辛天龙;石向南;;热声回热器结构频率的数值研究[J];低温与超导;2008年11期 |
14 |
杨季源;;高温节能装置——碳化硅管回热器[J];工业炉;1985年02期 |
15 |
任其智;机车燃气轮机用不锈钢板翅式回热器的试验研究[J];燃气轮机技术;1988年03期 |
16 |
邱利民,陈国邦,郑建耀,夏中明;一种用于制备丝网状填料的简易方法[J];低温与特气;1996年01期 |
17 |
顾根香,王芝秋,金东寒,黄霞平;回热器循环熵增的概念及其优化[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18 |
甘智华,白煊,颜鹏达,邱利民,金滔,陈国邦,郑建耀,余建平,黄志秀;回热器对4K二级脉管制冷机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低温与特气;1996年04期 |
19 |
M.Thirumaleshwar;S.V.Subramanyam;高香院;;G—M循环的理论分析[J];低温与特气;1987年03期 |
20 |
罗二仓;回热器的热声直流模型及其效应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