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催化剂的微乳法制备及其表征
【摘要】:本论文以微乳技术为核心合成手段, 以LaMg_xMn_(1-x)Al_(11)O_(19) 和Ce_xBa_(1-x)Mn_yAl_(11)O_z 六铝酸盐催化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廉价、无毒的无机盐为前驱物,结合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高稳定性、高活性的纳米结构的甲烷燃烧催化剂;同时,组装、合成了核/壳型CdS/SiO_2 纳米粒子及SiO_2 空心球。并通过相应的物理、化学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性能与制备条件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了制备方法对最终材料的影响,得到如下一些结论:
反相微乳合成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通过控制或调节粒子的成核、生长过程,可以有效地控制一次粒子的形貌和尺寸,最终控制催化剂颗粒的形貌与大小;并可以显著地提高前驱体组分的混合均匀性,促进六铝酸盐相在较低的温度下结晶,有利于制备大比表面、高活性的催化剂。并进一步研究了低维材料的热稳定性。微乳液的微结构可以有效地控制前驱体颗粒的形貌;采用超临界干燥,颗粒的形貌可以得到有效地维持。与球形粒子比较,低维针状颗粒具有较高的抗烧结能力;通过控制催化剂的形貌,可以有效地改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在核/壳型CdS/SiO_2 纳米粒子及SiO_2 空心球合成中,利用反相微乳液组装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粒子尺寸的均匀性,使粒子的粒径分布在较窄的范围内,可以制得单分散的纳米粒子。研究表明,通过晶种生长过程,改变反应物的加入量及加料次序等操作参数,可以容易地在界观范围内控制颗粒的尺寸。CdS/SiO_2 复合颗粒上可以进一步引入其他官能团物质,制备新的功能性复合材料。
|
|
|
|
1 |
余卫国,钱捷;纳米材料在催化加氢反应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03年09期 |
2 |
;催化剂及助剂[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4年17期 |
3 |
张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和最新应用研究进展[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4 |
骞伟中;陈理;张强;魏飞;凌晨;汪展文;;纳米铁催化剂制备及裂解甲烷生长小直径碳纳米管[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
5 |
李常艳,胡瑞生,白雅琴,沈岳年;微乳技术在纳米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2004年02期 |
6 |
;纳米催化剂增进柴油燃烧效率[J];化工文摘;2004年03期 |
7 |
李晓伟,赵惠忠,汪厚植,罗浪里,殷嗣杰;MnOx/ZrO_2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对CO-SCR-NO性能研究[J];真空;2005年04期 |
8 |
李裕;刘有智;郭雨;;二羟基苯甲酸铜纳米催化剂的制备[J];功能材料;2006年10期 |
9 |
王占锋;廖寄乔;周建伟;;不同金属催化炭纤维原位生长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的研究[J];炭素;2007年01期 |
10 |
李裕;刘有智;;2,4-二羟基苯甲酸铜纳米催化剂的合成及性能[J];工业催化;2007年06期 |
11 |
孙显凤;;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和最新应用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7期 |
12 |
杨文惠;;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体材料催化剂[J];技术与市场;2007年10期 |
13 |
宁慧森;白国义;;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比较[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7年03期 |
14 |
沈伯雄;杨婷婷;刘亭;王静;赵宁;;纳米负载型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35期 |
15 |
范立;段涛;;纳米催化剂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进展[J];广州化工;2010年12期 |
16 |
赵惠忠,李轩科,计道珺,汪厚植;纳米NiO/S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碳纳米管合成中的应用[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17 |
王晓娟;胡施俊;刘学武;李志义;胡大鹏;;超临界流体制备纳米催化剂的方法[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7年05期 |
18 |
;纳米异丙苯催化剂节能出奇效[J];粘接;2011年02期 |
19 |
李晓伟,赵惠忠,汪厚植,罗浪里,殷嗣杰;MnO_x/ZrO_2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对CO-SCR-NO性能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2005年02期 |
20 |
贾庆明,郑茂盛,王亚明;磁性纳米催化剂SO_4~(2-)/TiO_2-Fe_3O_4的制备及表征[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