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CeO_2担载的Cu和Pt催化剂上低碳含氧化合物完全氧化反应的研究

唐晓兰  
【摘要】:因其高能量密度,低污染和低价格等特性,含氧化合物被认为是优良的可替代燃料,其氧化反应的研究受到日益重视。由于CeO_2具有特定的氧化还原性能,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含CeO_2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迅猛发展。本论文以探索适用于几种含氧化合物氧化反应的CeO_2担载的催化剂为主,考察了制备技术及催化性能与催化剂结构的相互关系。比较性地研究了Pt-Sn/CeO_2 双金属催化剂在乙醇完全氧化反应中的性能。 CuO/CeO_2 催化剂的CO 氧化反应活性有赖于制备方法和Cu 负载量。相互作用强度的变化影响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从而导致CO 氧化反应活性的差异。Cu 价态与还原温度有强依赖关系,随还原温度的升高,Cu 价态的变化经历Cu~(2+)→Cu~0→Cu~+的变化。催化剂的预处理不仅促使活性金属价态的变化,而且也是活性金属的重新分散和与载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而决定了催化反应的性能。提出CuO/CeO_2体系中CO 氧化的反应路径,反应涉及Cu-CeO_2界面反应。 研究表明采用多元醇还原法制备的催化剂在DME 氧化,乙醇氧化和CO 选择氧化反应中比甲醛液相还原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结果表明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和Pt 物种的分散是决定催化性能的关键性因素。还原剂的还原能力和溶剂效应可影响成核和粒子生长速率,Pt 粒径和Pt-CeO_2 相互作用可通过对这两个过程的调节而得到控制。 Pt-Sn/CeO_2 催化剂对乙醇完全氧化反应显示出优良的催化性能。适宜含量的Sn 的添加可明显改善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过多的Sn 会导致催化剂性能的降低。Pt 原子电子结构的改变和Pt-Sn 相互作用改变了活性位的结构和电子密度分布,故催化剂在乙醇氧化反应中的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该研究结果对于乙醇汽油尾气处理和直接乙醇燃料电池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媛;李文刚;;B_2O_3/Al_2O_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研究[J];合成技术及应用;2006年04期
2 李欣;边疆;朱学多;强亮生;;CuO-MnO_2/Al_2O_3催化臭氧化催化剂的制备、结构表征及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6期
3 万山红;李欣;覃吴;朱学多;强亮生;;NiO-MnO_2/Al_2O_3催化臭氧化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8年03期
4 田力;谭永放;程玉春;高步良;孙晓明;刘文华;;铝镁比值对耐硫低变催化剂的影响[J];齐鲁石油化工;2010年03期
5 刘欣梅;张新功;潘正鸿;阎子峰;;FCC废催化剂的复活效果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6年11期
6 王玉萍;曹金丽;彭盘英;;S掺杂形式对TiO_2基光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无机化学学报;2009年11期
7 何刚;高勤卫;;铜系甲醇催化剂受热后的结构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徐佩若,顾雄毅,戴迎春;丁烯氧化脱氢非铬、铁系催化剂的失活机理[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9 刘坚,赵震,徐春明,王虹,段爱军;Mn_(1-x)(Li,Ti)_xCo_2O_4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的制备、表征与催化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09期
10 朱跃辉;吴锋;吴川;;焙烧温度对乙醇重整催化剂NiO-CeO_2-ZnO性能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11 左建良;黄志威;崔芳;陈静;夏春谷;;镧助剂对铜硅催化剂结构及其甘油氢解性能影响研究[J];分子催化;2010年03期
12 任艳群;王冲;莫家乐;谭艳芝;奚红霞;;介孔分子筛载体在油品深度加氢脱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年04期
13 姜家乐;范永华;杨斌;朱正;;Fe~(3+)的还原对丙烯腈催化剂活性的影响[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0年11期
14 蔡圣宏;林俊藩;;甲苯和丙烯在硼改性蒙脱土催化剂上的烷基化[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1年03期
15 王梅;姚英明;;二胍基钛配合物对苯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J];贵州化工;2006年04期
16 ;《天然气化工》2006年总目次[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06年06期
17 徐淑媛;李翠清;季迎;;不同还原时间制备的WP/γ-Al_2O_3催化剂表征及加氢精制性能[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8 李娜;尤宏;姚杰;黄君礼;;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其结构关系[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19 王惠颖;吴静;张轶;岳宏;郭金回;谢世;;V_2O_5/TiO_2-SiO_2催化剂用于甲醇乙醇合成异丁醛的研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0 王远强;陈思浩;包一鸣;肖稳发;徐菁利;;Ni对Cu-Ni/γ-Al_2O_3苯羟基化催化剂的影响[J];化学世界;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智;黄海兵;张新莉;甄洪鹏;义建军;黄启谷;杨万泰;张明革;高克京;李红明;;高活性TiCl_4/SiO_2/AlEt_3催化剂淤浆聚合制备宽峰分布聚乙烯[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赵文怡;许延辉;张旭霞;崔建国;刘海娇;孟志军;;Sr掺杂对LaCoO_3/γ-Al_2O_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A];第十八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穆仕芳;李德宝;侯博;贾丽涛;王俊刚;陈建刚;孙予罕;;浸渍溶液pH值对Co/SBA-15催化剂F-T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贵升;毛东森;卢冠忠;;ZrO_2和La_2O_3对铜催化剂甲醇水蒸气重整反应性能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柏春;王辉;;催化精馏技术研究进展[A];2005年全国塔器及塔内件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费建奇;戴振宇;景振华;;溶液法sPP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沈春玉;;NaY分子筛催化剂结构分析[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晓英;余运波;贺泓;;Co的添加在NOx储存还原体系中的促进作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赵金铠;韩秀文;刘秀梅;包信和;杭剑锋;姜标;;C2对称二氨基二醇硼烷的不对称还原机理研究——配体及其衍生物和催化剂结构鉴定[A];第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8年
10 岳淑范;;钒污染对裂化催化剂结构变化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一波;含氟硫脲有机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2 石奇;不对称双希夫碱-锌系列催化剂的开发及催化制备脂肪族聚酯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3 李雪芬;双功能钴基催化剂的合成与催化性能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4 林健;新型双功能有机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新民;系列含有糖基的新颖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C-C键形成反应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6 赛达力木·伊吾热依木江;双官能团硫脲催化剂催化的α-氟代-β-羰基三氟甲基偕二醇的不对称反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夏水鑫;甘油氢解制丙二醇的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张丽丽;咪唑啉酮催化剂催化的几种合成反应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刘杰;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催化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吉定豪;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铜基催化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同岩;汽车排放污染物催化剂浸渍工艺与效果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刘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钨基载体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仵静;基于不对称双席呋碱—钴系催化剂的开发及其催化制备聚酯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彭吉伟;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反应机理与失活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5 曾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铂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6 杨子娟;燃料电池电化学催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7 康彦萍;负载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在不对称有机反应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8 闫彦华;镍基及钯基催化剂上乙炔选择性加氢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9 杨兴;氨纶弹力织物家用洗涤中催化剂BLA的作用及机理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东;镧系酞菁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噻吩氧化反应中的催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特约记者 顾定槐;南方化学赞助中国催化成就奖[N];中国化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