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醇类燃料电池阳极铂基电催化剂的研究
【摘要】: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除具有功率密度高、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等特点外,其独特的优势是乙醇是一种价廉易得的可再生绿色燃料。然而,乙醇电氧化的复杂性使得探索高效乙醇电氧化催化剂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本文采用三种方法制备了PtSn/C催化剂,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考察了不同Sn前体、Pt/Sn比例、还原温度及后处理气氛对乙醇催化活性的影响。通过XRD和分析电镜研究了PtSn/C和PtRu/C催化剂结构的不同,并将其结构与催化氧化乙醇的活性进行了关联。
在对SnO_2纳米粒子粒径可控的基础上,设计并制备了三种具有不同微观结构—表层富铂、表层富锡及铂锡合金纳米粒子,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分析电镜、X光能谱、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深入研究。电化学及单池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表层富铂的PtSn纳米粒子对乙醇电氧化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其作为阳极催化剂的直接乙醇燃料电池单池性能达到80mW cm~(-2),比相同操作条件下文献报道的最高值高约一倍。对自制铂基催化剂组装的DEFC单池进行了稳定性测试,分析性能衰减的原因。
采用二氯二乙二胺合铂和硝基硝酰钌为前驱体,利用浸渍氢还原法制备了PtRu/C催化剂,并将其甲醇氧化活性与商品PtRu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发现催化剂对甲醇电氧化活性随PtRu合金度的增大而提高。
开发了全氟磺酸离子交联聚合物(PFSt)稳定的Pt胶体及Pt/C催化剂,其作为DMFC阴极的性能要远高于PTFE为稳定剂的催化剂。
|
|
|
|
1 |
王莉莉,吴崇珍;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及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04年05期 |
2 |
刘向阳;;便携式电器 微型燃料电池市场及技术展望[J];办公自动化;2004年12期 |
3 |
谢方艳,孟辉,沈培康;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用立体电极的构筑[J];电池;2004年03期 |
4 |
;大连化物所新仪器装备通过验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年08期 |
5 |
隋升,顾军,李光强,隋智通;磷酸燃料电池(PAFC)进展[J];电源技术;2000年01期 |
6 |
廖世军;谌敏;;有机溶胶法制备Pt/C催化剂的影响因素[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1期 |
7 |
陆天虹;唐亚文;刘长鹏;邢巍;;小型燃料电池商品化展望[J];电池工业;2005年06期 |
8 |
金世雄,周作祥,于从良,王鑫;氧电极催化剂Ln_(1-x)Sr_xMO_3及其在锌/空气电池中的应用[J];应用化学;1985年03期 |
9 |
陆天虹;直接醇类燃料电池——一种可能最早商品化的燃料电池[J];科学中国人;2005年01期 |
10 |
戴莺莺,刘振泰,蒋淇忠,马紫峰;Ir改性的Pt-Ru/C催化剂的研究[J];电源技术;2005年07期 |
11 |
沈磊;蒋淇忠;朱昆宁;马紫峰;;氧化钛纳米管掺杂铂锡催化制备及性能[J];电源技术;2010年12期 |
12 |
杜巍;徐德霞;黄成德;;Pt-SnO_2/C催化剂制备及对乙醇电催化性能测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8年01期 |
13 |
王振波;左朋建;王广进;王家钧;尹鸽平;;Pt-Ru-W/C催化剂对乙醇电催化氧化研究[J];电源技术;2009年01期 |
14 |
赵红晓;王淑敏;薛登启;陈艳娟;;Pt-ZnO/C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对醇类催化活性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1年02期 |
15 |
吴建军;邱新平;白玉霞;席靖宇;王建设;朱文涛;;Pt-ZrO_2/C电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对乙醇的电氧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6 |
宋树芹;王毅;沈培康;;直接乙醇燃料电池中乙醇电氧化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考虑[J];催化学报;2007年09期 |
17 |
杨志宽;王要武;谢晓峰;尚玉明;郭建伟;胡国荣;;稀土化合物在直接醇类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稀土;2008年06期 |
18 |
张志明;燃料电池的演化及发展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年03期 |
19 |
刘金超;何超雄;欧阳红群;宋树芹;;Pt_xSn_y/C催化剂对DEFCs中乙醇电氧化活性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年12期 |
20 |
朱富云;邵志刚;倪红军;林文峰;鲍尔.克里斯汀森;;Pt与PtRu催化剂上甲醇氧化反应的红外光谱[J];电源技术;2007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