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CO加氢合成C_2含氧化物Rh基催化剂的研究

陈维苗  
【摘要】: 以丰富的煤和天然气作原料,制备国民经济必需的化工产品和液体燃料得到广泛重视。其中Rh-Mn-Li/SiO2催化剂是最有前途实现由合成气制备C2含氧化合物工业化的体系,但催化剂性能仍需提高。 本文通过助剂、载体、还原和反应条件以及制备方法等因素调变催化剂CO吸附和解离、加氢和CO插入基元步骤之间活性以及修饰催化剂表面形成的Rh粒子大小,以促进Rh-Mn-Li/SiO2上C2含氧化合物的生成。 当向Rh-Mn-Li/SiO2中添加微量T(i0.0025~0.02wt%),并调变TiOx/SiO2焙烧温度时,Rh-Mn相互作用发生了改变,提高了催化剂性能。结果表明,H2的存在促进了弱吸附CO的脱附和强吸附CO的解离,增加了CO的吸附强度和催化剂的吸附能力。 在不改变Rh载量(1wt%)和不经焙烧的条件下,采用大粒度、适宜孔径硅胶浸渍的Rh-Mn-Li/SiO2催化剂表面上Rh粒子数目更多、粒径分布更窄。在593K、3.0Mpa和12500h-1条件下反应时,C2+含氧化合物的时空收率和选择性达到618.4 g/kg-cat.h,54.6%,具有比同类催化剂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通过改变浸渍条件和选择适宜的还原条件,可抑制Rh-Mn-Li-Fe/SiO2催化剂的加氢活性,从而促进了CO插入反应的进行,使得该催化剂在553K、5.0Mpa和12500h-1条件下反应时,生成C2+含氧化合物和甲烷的重量选择性分别达到91.6 %和6.3 %,时空收率达到334.8 g/kg-cat.h。 运用微乳液技术制得的一系列Rh/纳米硅胶催化剂,具有比普通浸渍法制得的催化剂更高的生成C2含氧化合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守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和增溶性能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11年04期
2 朱永闯;李莉;;阳离子乳液聚合制备聚硅氧烷微乳液研究[J];广东化工;2011年06期
3 姚坡;刘娟;鲁琛琛;李绍卿;;微乳液-鲁米诺-H_2O_2-钴(化学发光法测定废水中痕量钴(Ⅱ)[J];冶金分析;2011年06期
4 刘继红;李丽清;;高硅含量有机硅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5 陈中元;鲁长波;谷晓昱;;醇对柴油微乳液组成及热力学参数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1年03期
6 王鹏飞;董俊;;微乳液的相行为及纳米锰镍复合氧化物的合成与研究[J];贵州化工;2011年03期
7 李娜;马振魁;;利用纳米粒子强化微乳液体系HCFC141b水合物的生成[J];科学通报;2011年22期
8 龚彦文;程雪妮;张宏勋;;膜接触器中乳化液膜脱除Ni~(2+)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1年S1期
9 马学建;田久英;业海平;潘亦春;卢菊生;;微乳相萃取分离-荧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可溶性铝[J];广州化工;2011年13期
10 张家相;张东升;徐刚;贾云;邱会东;;乙基紫-磷钼钒杂多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铁钙包芯线中的磷[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11 ;国外资讯[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1年04期
12 王浩庆;陈波水;方建华;;镁合金微乳化切削液的研制[J];合成润滑材料;2011年01期
13 郭雪花;;织物柔软剂氨基硅油的乳化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4 张丽杰;谷景华;姚红英;张跃;;二氧化硅基多孔块材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J];无机材料学报;2011年09期
15 朱力;;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覆Y(OH)_3:Eu~(3+)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6期
16 李莉;李天佑;;ZnSe微米晶的液相合成及表征[J];辽宁化工;2011年06期
17 范高超;陈洁;黄在银;姜俊颖;李艳芬;;纳米氧化锌的标准摩尔生成焓[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18 吕雷;李克华;张权;;清防蜡剂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1年02期
19 周鹏;王文冰;崔义;何江;苟明福;刘毅;;油砂的成矿特征及开采分离技术[J];洁净煤技术;2010年06期
20 辛辉;易贝贝;;纳米粉体制备方法的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圆;刘天晴;郭荣;;L-苯丙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在SDS/n-C_5H_(11)OH/H_2O体系微乳液界面上的转移特性[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赵丰;夏红英;唐录;;功夫菊酯农药微乳液的配方设计[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英华;安学勤;;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的P-V-T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陈景飞;柴金岭;郝京诚;;最佳微乳液稀释法研究离子液体/短链醇/油/盐水中相微乳液[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刘燕;郭霞;郭荣;;吩噻嗪与微乳液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龚福忠;刘力恒;马培华;郑海富;;作为分离介质的微乳液的相态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李桂村;李萌;张志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及其表征[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朱霞石;姜蓉蓉;;室温离子液体-微乳液协同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酚[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赵永男;王天生;王超英;麦振洪;;微乳液体系溶剂热合成Co纳米纤维[A];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安学勤;李严;;在微乳液中磷脂酶A_2水解卵磷脂研究的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维苗;CO加氢合成C_2含氧化物Rh基催化剂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刘峰;食品功能因子/表面活性剂自聚集体系的制备及表征[D];江南大学;2010年
3 周树田;CO加氢制备C_2含氧化合物铑基催化剂的结构效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袁宝国;置氢Ti–6Al–4V合金室温变形行为及改性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瞿峻;Ti(C,N)基金属陶瓷增强技术及其组织和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叶大萌;Ti(C,N)基金属陶瓷与钢的钎焊连接及其界面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任卫;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陈连生;含Nb、Ti细晶双相钢的热轧工艺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山圣峰;Ti基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0 华平壤;抗光折变局域掺杂Ti:Mg:Er:LiNbO_3波导放大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明娟;在O/W、W/O型微乳液体系中导电聚吡咯纳米材料的合成及表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魏逊;SDS/n-C_5H_(11)OH/n-C_7H_(16)/H_2O体系微乳液界面电性质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3 霍磊;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无机盐纳米材料的合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武晓燕;二甲基亚砜微乳液循环脱硫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5 薛妍;聚丙烯酸甲酯系微乳液的合成及其应用[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6 唐艳霞;微乳液膜提取钕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7 俞鹏勇;氨基硅油微乳液的形成与制备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席欢;层板剥离水滑石的制备及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9 徐晟;胶体粒子的液相合成与修饰[D];清华大学;2005年
10 宋文会;微乳液法制备纳米In_2O_3及体系的相行为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TI将重点转移到高端手机应用处理业务[N];中国电子报;2008年
2 晓勇 编译;对症用药[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李映 整理;Rich Templeton:TI把更多资源贴近中国客户[N];中国电子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李红梅;恒强牵手美国TI:从“芯”开始[N];中国纺织报;2011年
5 纵强;小议战场△TI[N];解放军报;2009年
6 ;德州仪器(TI)无线终端业务部全球战略市场营销总监AvnerGoren:多核处理器是未来平台特点[N];中国电子报;2009年
7 伊凡壹;TI推出两款高效率PWM电源控制器[N];电子报;2011年
8 田文英(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法学系);宝洁诉“Tide”域名抢注案的法律思考[N];法制日报;2002年
9 沈彤;硅谷-It,s going![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10 ;TI推出全新CC430技术平台[N];人民邮电;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