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类亚甲基的催化氧化研究
【摘要】:
烃类催化氧化在石油、化工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地位,而烃类亚甲基氧化研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应用价值。根据仿生催化原理,模拟生物酶活性中心与酶的微观环境,设计高效的仿生催化剂体系,实现温和条件下分子氧对烃类的直接氧化,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难题。
本文开发了一种由氯代高铁原卟啉(Hemin)、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组成的仿生复合催化体系,该体系利用简单金属卟啉化合物对酶的活性中心进行模拟,实现了温和条件下不使用计量还原剂的仿生催化循环。该体系在乙苯氧化探针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与高选择性。373 K,0.3 MPa O2压力下反应9小时,乙苯转化率达到90.3%,苯乙酮选择性为94.3%。
本文研究开发了邻菲罗啉络铁高氯酸盐/NHPI体系,该体系在温和条件下催化乙苯氧化与目前已报道的最佳乙苯氧化结果相当。333 K,0.3 MPa O2,反应9小时,乙苯转化率达到90.2%,苯乙酮选择性为98.8%。
合成了Co/SBA-15催化剂,引入的Co(II)组分在孔道内高度分散,并完全以二价、四配位形式存在。通过各种表征,未发现体相的四氧化三钴、八配位的Co(II)以及Co(III)的存在。利用Co/SBA-15对乙苯、环己烷的液相氧化进行研究,取得远高于均相Co(OAc)2和Co3O4催化剂的结果。二价、四配位Co(II)活性中心,能够高效分解中间产物烃基过氧化氢,促进反应进行。
本文将金属卟啉引入SBA-15孔道内,对酶活性中心微环境的模拟进行探索。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孔道,反应受到抑制,这可能是氨基与金属中心进行配位,使金属中心的氧化还原性质发生了改变。
|
|
|
|
1 |
尹春凤;非对称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其紫外-可见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6年04期 |
2 |
刘海洋,黄锦汪,彭斌,罗国添,杨洋溢,计亮年;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分子识别研究进展[J];无机化学学报;1997年01期 |
3 |
贾密英,王静秋;5-(4-对氯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及其配合物的催化性质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
4 |
阳卫军,郭灿城;金属卟啉化合物及其对烷烃的仿生催化氧化[J];应用化学;2004年06期 |
5 |
李永,谢夏丰,陈大茴,林丽,仇佩虹;含N轴向配位体对金属卟啉催化活性的影响[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
6 |
周牧易,曹守镜,姚静珊,林鸣红,程大典;金属卟啉表面吸附NO的XPS和IR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
7 |
阳卫军,郭灿城,毛彦利,李国成;金属卟啉的电化学性质与其催化氧化α-蒎烯性能的关系[J];催化学报;2005年05期 |
8 |
彭玉苓;王树军;;卟啉的分子识别研究进展[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9 |
倪春林;含N、S碱对尾式苯丙氨酸金属卟啉电子光谱的影响[J];上饶师专学报;1994年06期 |
10 |
张银汉,刘允平,倪其道,宋子台;meso-四(4-羟基苯基)卟啉铜配合物的固相合成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年04期 |
11 |
唐渝,王小白,桂明德,朱申杰;配位负载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催化氧化环已烷的性能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8年05期 |
12 |
郑文琦;单凝;魏霄;张萍;王杏乔;;卟啉及金属卟啉的瞬态表面光伏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年02期 |
13 |
郝晓伶;韩士田;刘彦钦;;卟啉及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化学研究进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4 |
常旭;韩士田;刘彦钦;;卟啉及其类似化合物的应用[J];河北化工;2009年02期 |
15 |
段振宁,沈致隆,傅翔,吴爱萍,何明威;卟啉及金属卟啉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16 |
刘小秦;金属卟啉催化烷烃氧化研究及工业应用进展[J];合成纤维工业;2003年03期 |
17 |
李晓丽,田丽,韩士田,刘彦钦;金属卟啉催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研究[J];化学试剂;2004年01期 |
18 |
赵琳;关于水溶性卟啉合成的一点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
19 |
王亚军,吕自学;金属卟啉催化苯乙烯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20 |
倪春林,王静秋;轴向配体对尾式色氨酸金属卟啉配合物电子光谱的影响[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