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分辨率空间数据模型理论与实现技术研究
【摘要】:
论文主要对两种类型的多分辨率空间数据模型理论和实现技术进行研究,第一类空间数据是数字线划图数据DLG,第二类是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这两类空间数据的建模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第一类数据的建模是通过特征模型和超图对象模型实现的,第二类数据的建模是通过对自适应规则三角形和不规则三角形的简化与细化算法的研究实现的。作者在本文中的主要工作有:
对规范化超图模型的理论及其可视化表示方法进行了探讨,这种超图模型可形象表达特征空间数据之间的对象语义关系,同时还研究了应用UML建立和表达符合国际标准和可在应用开发环境直接使用的对象多分辨率空间数据模型。
通过对空间数据尺度特性,空间数据分辨率、比例尺和尺度之间基本关系的研究,说明了以分辨率作为空间数据尺度特性的描述是可行的;进一步研究了基于特征模型的空间关系分类、谓词和形式化表达理论方法,并研究提出了具有表达复杂空间关系能力、模型集成能力的超图对象模型HOOM,以及规范化多分辨率空间数据组织和管理对象模型,从而完备地表达特征空间关系和组织管理特征空间数据。
应用偏序关系、等价关系和单纯复形理论,初步研究了多分辨率空间数据模型形式化表达方法,提出了一个二元组形式化多分辨率空间数据模型。并以Jarno Peschie的算法为基础,全面研究了路网的自动综合算法
通过分析研究多分辨率地形表现模型和实时地形简化应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研究了规则三角形网和顾及地面特征点线的不规则三角形依赖于视点的多分辨率地形模型简化算法;
应用研究所取得的理论和方法,开发了系统实现模拟软件HyperGIS和HyperTerrain。
|
|
|
|
1 |
陈华;夏青;蒋秉川;岳利群;;一种面向对象的全球多分辨率纹理数据的预处理方法的研究[J];测绘科学;2008年S3期 |
2 |
张涛;王成儒;;基于尺度质心统计的纹理分析[J];光学技术;2006年03期 |
3 |
敬伟;王鹏;兀伟;;小波在遥感图像分析中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广场;2008年01期 |
4 |
刘迎辉;姜威;魏戈;;基于非亚采样Contourlet变换的PET/CT图像融合[J];光学技术;2010年01期 |
5 |
余鹏,封举富;基于多分辨率小波和高斯混合模型的纹理图像分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6 |
龚桂荣;陈刚;崔哲;郭力刚;;一种非固定倍率的全球3维地形数据的组织方式[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7年03期 |
7 |
唐炉亮;李清泉;杨必胜;;空间数据网络多分辨率传输的几何图形相似性度量[J];测绘学报;2009年04期 |
8 |
刘良云,相里斌,李英才;小波分析在层析图像重构中的应用研究[J];光学技术;2000年01期 |
9 |
杜莹,武玉国,王晓明;大规模场景中多分辨率地形TIN模型[J];测绘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0 |
杜莹;武玉国;游雄;;全球虚拟地形环境中Mipmap纹理技术研究[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
11 |
杨志国;黄晓涛;周智敏;;基于多分辨率特征的UWB SAR二维广义似然比目标检测方法[J];遥感学报;2008年02期 |
12 |
孙小芳;;ARSIS概念下的多分辨率图像融合[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8年03期 |
13 |
郭宝龙;朱娟娟;孙伟;;电子稳像的分层位平面全局运动估计算法[J];光子学报;2009年11期 |
14 |
程承旗;关丽;;基于地图分幅拓展的全球剖分模型及其地址编码研究[J];测绘学报;2010年03期 |
15 |
陈国浒;单新建;李建华;;基于遥感影像研究宁波地区断裂活动性[J];地震;2007年02期 |
16 |
郭圣威;王江云;高栋栋;樊谕涵;;海洋大气环境数据表示和存储模型[J];系统仿真学报;2010年11期 |
17 |
;《地理空间信息》2010年总目次[J];地理空间信息;2010年06期 |
18 |
章珂,李衍达,刘贵忠,贾玉兰;多分辨率地震信号反褶积[J];地球物理学报;1999年04期 |
19 |
陶治宇,马东洋,徐青,解志刚;基于Oracle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的设计[J];测绘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20 |
张锦;多分辨率空间数据模型理论与实现技术研究[J];测绘学报;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