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麦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
【摘要】:FACE(Free-air CO_2 enrichment)系统是一个模拟未来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微域生态环境。由于FACE圈没有任何隔离设施,气体可以自由流通,因此系统内部通风、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十分接近自然生态环境。本文利用无锡稻-麦轮作FACE平台研究了在背景大气CO_2浓度(Ambient处理)和背景大气CO_2浓度+200μmol mol~(-1) (FACE处理)水平下有机质还田及氮肥施用对农田CH_4及N_2O排放的影响,初步估算了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田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
有机质还田主要促进水稻生长前期稻田CH_4排放,并且CH_4排放随有机质还田量增大而增强。在150kgN ha~(-1)水稻单季施肥水平下,还田有机质对CH_4排放的促进作用Ambient处理大于FACE。大气CO_2浓度升高促进稻田CH_4排放。在背景大气CO_2浓度下,氮肥从水稻单季150kgN ha~(-1)提高到250 kgN ha~(-1)时,稻田CH_4排放减少,当大气CO_2浓度升高200μmol mol~(-1)时,提高相应的氮肥施用量促进稻田CH_4排放。在小麦生长季,通气良好的旱地土壤表现出对CH_4的吸收,大气CO_2浓度升高促进土壤对CH_4的吸收。在稻麦轮作条件下,小麦生长季土壤对CH_4的吸收量不到水稻生长季排放量的3%。
水稻生长前期,还田小麦秸杆量的增加在Ambient条件下降低了稻田N_2O排放,在FACE条件下促进了N_2O排放。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促进农田N_2O排放。农田N_2O排放2001-2002稻麦轮作周期大于2002-2003轮作周期,并且第一个轮作周期N_2O排放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响应不明显,第二个轮作周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显著降低了N_2O排放。
研究表明,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地上部分基于单位干物质呼吸速率无显著影响,但由于CO_2浓度升高显著促进了水稻植株生物量的积累,从而显著地增加了水稻地上部分基于单位面积呼吸速率。初步的研究表明,大气CO_2浓度升高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碳固定。
|
|
|
|
1 |
85-913-04-05攻关课题组,周毅;我国稻田甲烷排放量和施用氮肥氧化亚氮排放量的估算[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3年02期 |
2 |
王建林;西藏贡嘎县生物质能源燃烧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估算[J];农业环境保护;1994年06期 |
3 |
田光明,何云峰,李勇先;水肥管理对稻田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2年03期 |
4 |
;日本开发同时测定多种有害气体的仪器[J];杭氧科技;2009年01期 |
5 |
王木林,程红兵,李兴生,温玉璞;中国部分清洁地区大气中N_2O的浓度[J];气象学报;1997年03期 |
6 |
陈智浩,魏传波,孔繁奎,秦庆莲;12000m~3/h制氧机预防氧化亚氮危害的改造[J];深冷技术;2001年01期 |
7 |
钟北京;氧化亚氮形成的动力学机理及其转变的基本规律[J];热力发电;1995年01期 |
8 |
严致英;朱清昌;王君莉;姜广臣;王东升;刘振勤;;硝酸铵溶液催化分解法机理的探讨[J];化学通报;1977年01期 |
9 |
王少彬,苏维瀚;中国地区氧化亚氮排放量及其变化的估算[J];环境科学;1993年03期 |
10 |
李文灼;;关于N_2O分子式名称的问题[J];分析化学;1978年03期 |
11 |
顾天雁;周海珠;陈鸽飞;;氧化亚氮—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聚酯切片中的二氧化钛[J];合成纤维工业;1985年04期 |
12 |
;国外动态[J];化工环保;1993年02期 |
13 |
程先进;黄文风;;顶空气相色谱法研究循环吸入麻醉过程中氧化亚氮对安氟醚血浓度的影响[J];福建分析测试;1997年04期 |
14 |
王少彬,宋文质,苏维瀚,曾江海,王智平,张玉铭;玉米地氮肥释放N_2O的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1994年04期 |
15 |
薛光荣;氧化亚氮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电解液中锂[J];上海计量测试;1999年06期 |
16 |
王为保,周恩绚,陶象荣;氧中氧化亚氮标准气体研制[J];化工标准.计量.质量;2002年01期 |
17 |
任维,张建胜,姜孝国,吕俊复,姚纪恒,岳光溪;焦炭流化床燃烧条件下氧化亚氮生成途径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
18 |
王德发;周泽义;刘沂玲;吴海;盖良京;;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检测一氧化氮纯气中的氧化亚氮杂质[J];化学分析计量;2008年06期 |
19 |
芸生;;平时和战时都不可少的化学品硝酸——介绍工业上的几种制造方法[J];化学世界;1947年10期 |
20 |
顾天雁;;氧化亚氮—乙炔火焰原于吸收法测定涤纶聚酯切片中的二氧化钛[J];金山油化纤;198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