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背景——以盐边高家村杂岩体和冷水箐101号杂岩体为例

朱维光  
【摘要】:近年来,应用地球动力学研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演化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同时,不少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侵入体中赋存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乃至超大型岩浆硫化物型的铜、镍、铬、钴与铂族元素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 研究表明,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可以与其南缘和东南缘的新元古代岩浆活动进行对比。探讨这些新元古代岩浆岩成因对研究Rodinia超大陆的演化有重要意义。前人对扬子地块西缘的新元古代酸性岩浆活动研究较多,但对基性岩浆活动研究比较薄弱。因此,本论文选择扬子地块西缘最大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高家村似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及其相关的含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冷水箐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已有研究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对岩石学和矿物学、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Sr-Nd-Pb同位素,以及高精度年代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1)确定川西盐边地区新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2)探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演化与Cu-Ni-(PGE)矿床的成因联系,为评价盐边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的Cu-Ni-(PGE)成矿潜力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3)了解岩浆源区地幔的特征、形成、演化和构造背景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华南地区新元古代构造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的关系。现在取得的主要认识有: 1 高家村杂岩体和含Cu-Ni硫化物矿床的冷水箐杂岩体尽管规模不同,但都是分异良好的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体,属于堆晶岩系,均侵位于中元古代盐边群变质火山岩和片岩中。前者总体上呈似层状,根据岩石学特征可以分为两个堆积旋回,表明其形成过程中有两期岩浆侵入。而后者呈同心环状,主要受岩浆结晶分异控制。冷水箐101号杂岩体的底部和边缘产出铜镍硫化物矿体,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为典型的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2 高家村杂岩体主体岩相中角闪辉长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840±5)Ma,表明扬子地块西缘在新元古代时期存在较大规模的基性岩浆活动。冷水箐101号杂岩体上部角闪辉长岩的角闪石~(40)Ar/~(39)Ar年龄为(821±1)Ma。因此,两者在形成时代上很可能是一致的。 3 高家村杂岩体和冷水箐矿床在稀土元素模式和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 素分布模式上非常相似,表明它们很可能来自同一地慢源区。两者均具有正的£ Nd(t)值,表明来源于亏损的地慢源区。但大多数样品显示L既E和LILE富集 的特征,明显不同于慢源的洋中脊玄武岩(MORB),而与Hawaiian洋岛玄武岩 (OIB)和Ethi0Pian大陆溢流玄武岩(C FB)很相似,这些特征表明高家村杂岩体 和冷水管岩体很可能来源于似OIB的地慢源区。 4高家村杂岩体和冷水餐地区杂岩体的岩浆性质不同。前者的原始岩浆的 MgO为8%左右,Fe0T为9%左右的亚碱性玄武岩岩浆。而后者的原始岩浆的 Mgo为10一11%左右,Fe0T为9%左右的碱性一亚碱性的苦橄质岩浆。 5两者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遭受地壳混染的途径不同。高家村杂岩体的岩浆可 能主要受到扬子古下地壳和/或扬子地块西缘不成熟古岛弧沉积物(俯冲洋壳) 再循环作用形成的富集型地慢(E MI)的混染;而冷水管杂岩体的岩浆可能是受 到扬子地块西缘840Ma以前的物质或者变质核(可能是围岩盐边群)的混染。地 壳混染作用是导致这两个岩体具Nb一Ta亏损的重要原因。而混染方式的差异是造 成前者具有低的Th含量和强烈Th负异常的特征,而后者Th含量较高并无明显 的Th负异常的原·因。因此,高家村和冷水等杂岩体的形成都与地壳混染作用和 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相关,其过程类似于AFC过程。 6地壳混染的途径不同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性质岩浆也是造成两者含矿性差 异的重要因素。 7本文对“盐边蛇绿岩”的提法提出了质疑,认为盐边地区新元古代镁铁质 一超镁铁质杂岩体的形成很可能与Rodinia超级大陆下的一个超级地慢柱活动有 关。 关键词: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新元古代;高家村;冷水 著;扬子地块西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宏飞,骆庭川,张本仁;陕南铁船山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J];现代地质;1994年04期
2 胡祥昭,陈惜华,匡立新;昌宁—孟连火山岩带玄武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5期
3 ;侯德封教授生平简介[J];第四纪研究;1995年04期
4 王仲武;自然水中的稀土元素及其表生过程[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5年04期
5 王荣湖,王恩德;长江中下游地区铁帽型金矿床地球化学与金矿物形貌特征[J];黄金;1996年10期
6 刘建民,王平安,董法先,陈柏林;江西大背坞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7年04期
7 赵俊香;陈岳龙;李志红;;康定杂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06年03期
8 张玉君,赵美卓,经韬,燕泽葵;我国地球化学首批标准样热中子活化分析的初步结果[J];核技术;1982年04期
9 张金来;中国油田水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在合肥市举行[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2年01期
10 陈先兵,池三川;应用构造地球化学进行成矿与找矿分析[J];矿床地质;1994年S1期
11 尤爱珍,林才浩;福建省霞浦县农业地球化学初步研究[J];福建地质;1994年03期
12 王岳军,张琴华;中国大陆动力学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95年02期
13 尤爱珍,林才浩,王志强,易应南;福建省胃癌高发区环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1995年06期
14 赖健清,彭省临;一种新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反演方法及其应用[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15 蓝先洪;我国河口地球化学研究[J];海洋地质动态;1995年08期
16 李方林,陈德兴,张本仁;湘南地区沉积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探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17 李晓峰,梁金城,冯佐海;广西海洋山花岗岩体地球化学演变及其形成环境[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18 黄海波;龙胜古生界地球化学特征[J];广西地质;1997年04期
19 刘文汇 ,刘全有;第八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在厦门召开[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0年06期
20 郑庆道;松嫩地块北缘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武显;李献华;李正祥;;华夏地块新元古代板内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贾志海;洪天求;郑文武;;皖北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事件及其影响[A];《地质古生物遗迹保护,现代生物、人与自然和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张传林;王爱国;叶海敏;郭坤一;董永观;;塔里木西南缘新元古代超大陆(Rodinia)裂解的证据—新元古代辉绿岩及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曾雯;周汉文;曾昭光;李惠民;;黔东南新元古代岩浆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张启锐;储雪蕾;;湘黔桂地区新元古代冰川沉积特征与江口冰川模式[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高林志;耿树方;;亚洲中部及邻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及成矿沉积环境的探讨[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7 周继彬;李献华;葛文春;;桂北-湘西新元古代火成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储雪蕾;黄晶;冯连君;;华南新元古代江口冰期新的U-Pb年龄限制[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洪天求;贾志海;;新元古代九里桥组叠层石礁体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地质古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报告(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周传明;袁训来;肖书海;;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磷酸盐化化石生物群[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维光;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背景——以盐边高家村杂岩体和冷水箐101号杂岩体为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2 邱啸飞;神农架地区中—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及其对华南克拉通演化的指示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3 肖尚斌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的古环境记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4 郑建斌;峨眉山玄武岩PGE富集机理——兼论陆海玄武岩PGE成矿作用差异[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陈志华;北冰洋西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贾志海;淮南地区新元古代九里桥组沉积环境变化及其生物学响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7 孙谦;琼北第四纪火山活动与岩浆演化[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8 林广春;川西新元古代岩浆岩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苏犁;中国中西部几个新元古代镁铁、超镁铁岩体研究及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制约[D];西北大学;2004年
10 周继彬;桂北—湘西新元古代镁铁质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亚婷;辽河冷东油田原油生物降解作用及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朱士飞;宾川-永胜地区二叠纪火山岩及其成矿潜力评价[D];长安大学;2004年
3 李婷;扬子陆块北缘碑坝—西乡地区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卜国民;新疆塔克札勒蛇绿混杂岩两类火山熔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5 龙文国;海南屯昌南棍园地区晚古生代地层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6 赵霞;北秦岭西段鹦鸽嘴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西北大学;2004年
7 展新忠;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新疆大学;2010年
8 邢秀娟;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纪火山岩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9 刘函;北阿尔金洋新元古代—早古生代裂拼演化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10 邓达文;锡铁山铅锌矿床喷流沉积特征及构造环境[D];中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田雪莲 徐峙;世界最大规模地球化学 编图及数据库诞生我国[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2 史继忠;地质勘测与地球化学[N];贵阳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于德福;我们能做的还很多[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4 张平 杨洁;奋斗的人生辉煌的事业[N];科技日报;2005年
5 ;第九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者简介[N];江苏科技报;2006年
6 田雪莲 徐峙;我利用地球化学信息 发现700余处矿产地[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7 特约记者 杨明;宜昌地矿所2006年地调成果丰硕[N];中国矿业报;2007年
8 施俊法(作者单位: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情报室);美国地调局今年研究课题精选[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9 陈道隆;为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巨厚减薄研究奠定学术基础的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学勤 通讯员 沈邸园;让大地更好地承载城市[N];浙江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