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海域的内部混合和近底层低频波动

梁楚进  
【摘要】:本文利用CTD与下放式ADCP的同步观测资料以及锚系观测,计算和分析了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区域内部混合和近底层低频流动特征。 第一章给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进展,第二章简要总结了海洋内部混合的基本理论和物理原理,在第三种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仪器和观测方法。第四章对历年温盐和表层流资料的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开辟区的温盐和表层流的分布特征和年变化特征:(1)表层水温在夏季呈南高北低的特点,温盐跃层较薄,中心位置在50~120米之间变化;(2)上层常年受北赤道流和北赤道逆流控制,其交界位于9°N附近。 第五章,基于简单的海洋内部湍流方程,通过温盐梯度和速度剪切观测计算了开辟区东、西区的温度耗散率、湍流动能耗散率、R_i数和湍流混合效率等混合参数,计算结果表明:(1)开辟区的温度耗散率为0.5×10~(-8)~5×10~(-8)°C~2/s,其最大值都集中在混合层以下的温跃层内,1200至海底的范围内具有极小的温度耗散率。(2)在500m以浅、1200~2000m以及离地约60m的范围内有较大水平流速剪切。16-m R_i数显示500m以浅的深度范围没有出现强混合过程,这主要是因为16-mR_i与混合强度的一致性不好。1500-2000m以及离地约50m的范围有多数小R_i数,表明这些范围内剪切不稳定性是主要的混合机制。(3)与大西洋深海底边界层不同,开辟区在温盐结构上不存在明显的底混合层,但速度剪切和颗粒物浓度的结构能显示明显的底边界层结构。(4)底边界层内的剪切不稳定性混合导致沉积物再悬浮,从而使底边界层内的颗粒物浓度迅速增加。 第六章,对1997年7月至1999年10月间布放在东、西区的深海锚系资料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对离底600米(mab)以内的近底层流资料低通滤波后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开辟区近底层低频流动的时间尺度为25~120天,其中周期为51天左右的波动是低频振动的主要成分;地形对离底50米以内的低频流动有明显的影响;底层强化的剪切平流对低频波动的调制作用是产生层低流 梁楚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十学位论文,200407 动垂向频移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中国开辟区混合湍流动能耗散率低频流动频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芦焱;;条件接收系统智能卡COS研究与设计[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2 杨东方;丁咨汝;郑琳;卜志国;石强;;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HCH的分布及均匀性[J];海岸工程;2011年02期
3 张兴安;田丰;何君;宁秀波;白晓洁;;居民区宅旁绿地的规划设计初探[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9期
4 陆韬;陈俊晓;张行才;邵伟军;;VIL对判别弱降雹和短时强降水的指示作用[J];浙江气象;2011年02期
5 牟洪臣;虎胆·吐马尔白;苏里坦;马合木江·艾合买提;;不同耕种年限下土壤盐分变化规律试验研究[J];节水灌溉;2011年08期
6 刘丽娟;吕川华;;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技术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3期
7 高元鹏;姚鹏;米铁柱;陈洪涛;张欣泉;于志刚;;小清河口的叶绿素a及理化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和统计分析[J];海洋科学;2011年07期
8 辛德强;毛荐其;;基于需求进化的技术进化底层因素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年09期
9 谭子康;;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的设计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10 李灿苹;李敏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地震波振幅属性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1 潘得平;;浅议外墙涂料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12 刘述锡;孙钦帮;陈素梅;崔金元;;北黄海近岸海域叶绿素a浓度季节分布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4期
13 闫丽;任景玲;罗建;吴莹;周锋;郝锵;刘素美;;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态铝的分布及季节变化[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14 王丛菲;;浅谈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15 张小峰;姚志坚;陆俊卿;;分层水库异重流试验[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4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榆;;底层的,最底层的[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3)[C];2006年
2 任华南;;当“底层写作”成为流行词……[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3)[C];2006年
3 谭光辉;;从启蒙到撒娇——20世纪以来底层小说的文化症候分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8.6)[C];2008年
4 牛学智;;乏力的温情叙事——对底层文学及相关作家问题的几点思考[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毕光明;;文学面对现实的两种姿态——以“底层叙事”为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6 蒋述卓;;现实关怀、底层意识与新人文精神——关于“打工文学现象”[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4)[C];2005年
7 杨素英;马建中;胡志晋;银燕;;可溶性有机气溶胶对CCN和云微物理特征影响的模拟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8 庞成明;王自发;;气溶胶混合演变过程影响因子模拟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程波;;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的“泛底层”悖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10 张浩文;;警惕口号绑架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楚进;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海域的内部混合和近底层低频波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2 孔会侠;从转型期的“底层叙述”看现实主义文学的新拓展[D];兰州大学;2010年
3 刘旭;当代文学中的底层形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5 邱翔;分层流动中湍流结构和湍流逆梯度输运特性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6 龚萍;功能化核壳型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8年
7 陈和兴;镍基合金基体热障涂层界面扩散和反应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曲鑫;加州底层者之梦[D];吉林大学;2011年
9 赵黎波;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启蒙话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王敏;Cercon氧化锆材料色度学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丽;底层打工女性的建构[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2 王东凯;论新世纪底层文学的苦难叙事[D];兰州大学;2010年
3 董蓬蓬;论新世纪底层文学中的“新‘青楼’女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任竹良;救赎的焦虑——传播学视角下的“底层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詹淑雅;老舍小说的底层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春丰;犀利而精粹的底层诗歌写作[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红彦;20世纪70年代美国底层阶级的形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林颂育;闽南方言持续体标记的来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史峥;从王学忠诗歌现象评析底层文学之困惑[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永强;为人的尊严呐喊[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理成;巧妙选择底层对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2 李昌鹏;刘继明《王贵与李香香》 底层青年的反抗与追求[N];文艺报;2010年
3 黎学文;底层立场与学者良知[N];经济观察报;2011年
4 李遇春;底层书写的实与虚[N];文学报;2011年
5 钱文婷;透析底层人的情感追求[N];文艺报;2011年
6 长江日报评论员 刘洪波;嫌恶底层而已,扯什么理由?[N];东方早报;2011年
7 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政治学博士 吴强;底层阶级的狂欢[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8 信孚研究院研究员 童大焕;底层沦陷与上层逃离[N];中国经营报;2011年
9 段崇轩;在底层发现善和美[N];文学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林木;讲述底层孩子的生命故事[N];中国妇女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