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形成过程及腐蚀行为研究

王燕华  
【摘要】:微弧氧化技术是近年来公认的最有前途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这种方法采用电化学氧化处理结合溶液中高电压下的火花放电处理。通过高压下的火花放电处理,金属的耐磨性、耐蚀性、机械强度以及电绝缘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研究镁合金微弧氧化处理的控制工艺,探讨陶瓷膜的生长特征以及腐蚀行为,对于促进微弧氧化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表面形貌结构分析方法,对碱性硅酸盐溶液中制得的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生长特征、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微弧氧化膜的结构与电化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微弧氧化膜的生长机制和腐蚀机理。 研究发现镁合金的微弧氧化,大体上经历了钝化膜生长阶段、微火花氧化膜阶段和弧光氧化膜阶段。各个阶段得到膜层的厚度、表面形貌、结构组成以及电化学特征有较大的差异。 针对微弧氧化过程的特征现象——火花放电现象进行了探讨。发现火花放电不仅改变氧化膜的表面形貌结构,还能够促进氧化膜表面硅、氧元素的富积,并使火花放电区域的表面电位正移。而且氧气对电火花的尺寸和放电的剧烈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微弧氧化处理后的镁合金在侵蚀性介质中的腐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初期的氧化膜破坏阶段和后期的膜下基体腐蚀阶段,在两个阶段中,试样呈现出不同的电化学行为。 另外,对大气环境中,有 NaCl 液滴存在时,镁合金及微弧氧化试样表面短期的腐蚀行为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对镁合金来说,液滴下的腐蚀区域可以长时间保持不变,而对于微弧氧化试样来说,表面疏松层的存在使得液滴很快渗入氧化膜并逐渐散开,相应的腐蚀区也逐渐扩大。 最后,研制了两种新型的微弧氧化配方,并对新配方制得的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郭剑峰;;在微弧氧化领域潜心耕耘——记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副教授薛文斌[J];科技潮;2007年10期
2 李军;何翔;;铝合金等离子体电解着色工艺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5期
3 汪剑波,吴汉华,吕宪义,王秀琴,李全军,金曾孙;恒定电流密度下钛微弧氧化膜的特性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4 李哲奎;赵学枰;顾广瑞;毕冬梅;唐元广;常鸿;;单极性脉冲频率对微弧氧化膜特性的影响[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3期
5 吕宪义;吴汉华;汪剑波;李博;唐元广;常鸿;金曾孙;;处理液参数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相组成和微结构的影响[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3期
6 吴汉华,汪剑波,龙北玉,吕宪义,龙北红,金曾孙,白亦真,毕冬梅;电流密度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5年12期
7 毕冬梅;龙北玉;吴汉华;王乃丹;汪剑波;唐元广;刘文武;常鸿;;钛合金微弧氧化膜形成过程中的特性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3期
8 龙北红,吴汉华,龙北玉,汪剑波,于文学;处理电压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相结构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2期
9 李哲奎;顾广瑞;吴汉华;汪剑波;金曾孙;;电压对纯钛微弧氧化膜生长特性的影响[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常鸿;吴汉华;唐元广;陈根余;董琳;;工业纯钛微弧氧化膜的结构及拉曼光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9期
11 薛文斌;蒋兴莉;杨卓;张盈;李夕金;田华;;6061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生长动力学及性能分析[J];功能材料;2008年04期
12 张雅萍;刘向东;吕凯;乌迪;南海;;电解液中Ce(NO_3)_3/Ce_2(SO_4)_3的含量对Ti6Al4V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特性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1年02期
13 郑华德;王迎军;南开辉;陈晓峰;;聚丙烯酸钠对钛基种植体仿生矿化性能的调控作用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8年01期
14 韩冰;李文芳;;微弧氧化法制备BaTiO_3薄膜的结构特性[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8年01期
15 薛文斌,杜建成,吴晓玲,邓志威,来永春,张通和;LY12合金表面微弧放电沉积陶瓷膜的抗磨损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6 龙北红;吴汉华;龙北玉;毕冬梅;唐元广;常鸿;刘文武;;用微弧氧化法在Na_2CO_3-Na_2SiO_3溶液中制备TiO_2薄膜的特性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3期
17 项博;宋仁国;李红霞;郑晓华;;微弧氧化时间对二氧化钛薄膜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0年10期
18 来永春,吴晓玲,施修龄,华铭,杜建成;等离子微弧氧化膜的抗静电特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9 刘瑛;苏会东;;硫酸处理对微弧氧化TiO_2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J];电镀与精饰;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建成;薛文斌;丁晓纪;;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高温摩擦磨损性能初探[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张荣发;张淑芳;贾志翔;王丽君;王义君;;8-羟基喹啉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影响[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3 陈建治;严洪海;霍光;;纯钛表面微弧氧化膜的耐腐蚀性研究[A];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王立世;潘春旭;蔡启舟;魏伯康;;微弧氧化膜层对压铸镁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A];湖北省第十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洁;王立平;梁军;阎逢元;;镁合金自润滑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及摩擦行为[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6 严川伟;杜克勤;段红平;刘津义;王福会;;镁合金的微弧氧化及腐蚀防护[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狄士春;曹光宇;潘明强;;微弧氧化技术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表面处理上的应用[A];2005年上海市电镀与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来永春;邓志威;宋红卫;薛文斌;陈如意;;微弧氧化膜的基本性质及应用[A];'99摩擦学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刘君;熊党生;沈承金;;不同溶液体系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微观组织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薛文斌;吴晓玲;来永春;李夕金;田华;;SiC_p/2024铝基复合材料微弧氧化膜制备及电化学腐蚀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春香;镁锂合金微弧氧化膜抗腐蚀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常林荣;交变方波电源制备AZ91D微弧氧化膜及其稳定性和失效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郭惠霞;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电化学腐蚀行为及机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4 潘明强;微弧氧化膜层形成及其表面粗糙度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于松楠;5754铝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及其理化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陈根余;钛及其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制备表征及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韩晓光;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表面的烧蚀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李乐;钛基微弧氧化膜的制备、表征和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逯平;可吸收镁合金血管支架材料腐蚀与药物释放双重可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曲智坤;镁锂基合金腐蚀特性及其表面涂层制备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晋珲;钛、锆、钽的微弧氧化膜层及其生物摩擦学性能[D];暨南大学;2011年
2 王蓉莉;医用锆材、铌材微弧氧化膜的制备表征及其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张中元;钛合金微弧氧化膜制备工艺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何思宇;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的组织结构与性能[D];山东大学;2012年
5 王建华;铝合金表面蓝色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工艺及组织结构[D];山东大学;2013年
6 王蕊;负载波形及参数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7 熊文名;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层的制备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海平;工艺参数对纯钛及TC4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特性的影响[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9 孙蕾;AZ31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10 宁铮;TC4钛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摩擦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