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
【摘要】: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现已经成为重要的养殖动物。本研究从 2002 年 5 月至 2005 年 5 月,对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与生态学、养殖技术与工艺、病害与敌害生物及品种选育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菲律宾蛤仔的繁殖和生长
菲律宾蛤仔大连和莆田群体的生物学零度(BZP)分别为 6.77℃和 10.99℃;有效积温(EAT)分别为 315.21 和 172.79 ℃.d。通过人工促熟,大连群体繁殖期比自然海区提早 1 个月,莆田群体比自然海区提早 5 个月。莆田二龄蛤仔第一次最高产卵量可达 104万粒,大连二龄蛤仔最高产卵量可达 65 万粒,大连蛤仔卵径 66.13±2.40(n = 40),莆田蛤仔卵径 71.88±3.14(n = 40),二者差异显著(P0.01)。大连二龄蛤仔 D 形幼虫平均 96.13(±5.83)×76.75(±4.46)μm(n = 40);南方二龄蛤仔 D 形幼虫平均 107.63(±5.55)×82.88(±4.22)μm,二者差异显著(P0.01)。莆田二龄蛤仔幼虫整个浮游期平均日增长 9.63×9.79μm, 大连二龄蛤仔幼虫整个浮游期平均日增长 12.20×12.47μm,后者快于前者(P0.01)。大连蛤仔在水温 25℃以上条件下,浮游期为 10 天左右,附着规格为 179.9×174.4μm,附着至变态需 8~9 天,变态规格 230.0×220.0μm,相同条件下,莆田蛤仔浮游期仅 5~6 天,附着至变态只需 4~5 天,变态规格仅为 196.7×190.8μm。
2.环境因子对蛤仔生长、存活及变态的影响
2.1 pH、氨氮 在 pH 为 7.24~8.69 之间孵化率较高;pH 在 7.91 时变态率最高;稚贝在 pH7.99~8.45范围内成活率较高;水温 22±0.2℃ , 盐度 27,pH7.86 条件下,氨氮为 11.83mg/l 时,可对孵化率产生明显影响;氨氮对 D 形幼虫的 96hLC50为 7.74mg/l;对 400~600μm 稚贝的 96hLC50为 38.11mg/l。
2.2 饵料和幼虫培育密度 金藻和小球藻混合投喂(1:1),幼虫生长和变态与单喂金藻相同,明显优于单独
闫喜武 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 博士学位论文
ii
投喂小球藻;幼虫培育密度对幼虫生长有显著影响,但对浮游期存活率影响不显著。随
着密度增加,幼虫生长明显变慢。
2.3 光照、换水量和海水浊度
光照过强会使幼虫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降低;浮游期换水量以每天两次,每次 1/2
为宜,换水量过小,影响幼虫生长和存活,过大增加劳动强度和能源消耗;在砂滤水中,
幼虫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在非砂滤水中,但浮游期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2.4 附着基
无附着基采苗和有砂采苗对幼虫变态率影响差异显著,前者可使稚贝变态率提高
20~40%;海砂、矿砂和河砂以及粗砂和细砂之间在影响变态率和变态后生长方面差异
均不显著。
2.5 重金属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的急性毒性实验
重金属对菲律宾蛤仔幼体的毒性顺序为:汞镉铅锌铜铬。汞对蛤仔 96h
的 lD50的浓度为 0.73 mg/l;镉的 48h、96h 的 lD50分别为 5.85、3.66 mg/l;铅对蛤仔 48h、
96h 的 LD50分别为 29.511、4.21 mg/l;锌对蛤仔 48h9、6h 的 LD50分别为 79.431、5.43 mg/l;
铜对蛤仔 48h、96h 的 LD50分别为 565.98、116.84 mg/l;铬对蛤仔 48h、96h 的 LD50分
别为 219.58、148.73 mg/l。估算得到 Hg2+、Cd2+、Pb2+、Zn2+、Cu2+和 Cr6+对菲律宾蛤
仔的安全浓度分别为 0.036、0.183、0.711、0.772、5.842 和 7.436mg/l。2 种重金属联合
毒性,汞、镉对蛤仔的联合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而汞、铬和镉、铬表现为拮抗作用。
3.干露、淡水浸泡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同种规格的菲律宾蛤仔耐干露和淡水浸泡能力下降;同种温度下,
菲律宾蛤仔耐干露能力随着规格的增大而增大,而淡水浸泡则是随规格的增大先增大后
降低。处理完的菲律宾蛤仔的生长试验表明:在开始的 7 天内生长缓慢,远不及未处理
稚贝的生长速度;7 天后各种规格的稚贝生长明显加快,达到甚至超过未处理稚贝的生
长速度;壳长小于 9.5mm 时,干露处理后,稚贝生长速度大于淡水浸泡处理的,壳长
大于 9.5mm 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盐度生长试验表明:盐度 25 时生长速度最快,小于
25 时随着盐度的升高生长速度加快,大于 25 时随着盐度的升高生长速度降低。说明 25
是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的最适盐度。
4.大蒜对菲律宾蛤仔卵孵化、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当大蒜汁浓度达到 16×10
-6 时,卵的孵化受到显著影响,主要表现是孵化时间延迟;
而当大蒜汁浓度达到 32×10-6 时,受精卵不能孵化为正常幼虫。大蒜汁浓度在 2~8×
|
|
|
|
1 |
何明海;洪万树;李复雪;;菲律宾蛤仔敌害及防除[J];福建水产;1986年04期 |
2 |
梁兴明,方建光;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性腺发育[J];海洋水产研究;1998年01期 |
3 |
李明云;薛学朗;丁雪燕;周天宜;;象山港菲律宾蛤仔年龄与生长的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
4 |
姜祖辉,王俊;菲律宾蛤仔氮、磷代谢的初步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5 |
张继红,方建光,金显仕,梁翻鹏;低温对菲律宾蛤仔能量收支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2年05期 |
6 |
宋宗岩,王世党,苏海岩,王华东,侯洪建;菲律宾蛤仔与对虾混养技术[J];科学养鱼;2003年02期 |
7 |
翁国新;;菲律宾蛤仔选育种与非选育种养殖对比试验[J];水产养殖;2007年04期 |
8 |
代培芳,饶小珍,陈寅山;菲律宾蛤仔的精子发生和精子超微结构[J];动物学杂志;2004年02期 |
9 |
曹华;蒋建斌;曹红军;;菲律宾蛤仔苗种规模化繁育与高效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07年04期 |
10 |
陈茂辉;;贝类养殖技术之四 福建沿海菲律宾蛤仔垦区半人工育苗技术[J];中国水产;2008年06期 |
11 |
于守团;刘清信;毛玉泽;;菲律宾蛤仔升温人工育苗技术[J];齐鲁渔业;2008年02期 |
12 |
李才根;对虾与菲律宾蛤仔混养技术[J];科学养鱼;2005年10期 |
13 |
马绍赛,陈聚法,陈碧鹃,辛福言,周诗赉,崔毅;菲律宾蛤仔死亡环境条件效应模拟试验[J];海洋水产研究;1997年02期 |
14 |
张国清;杨玉香;梁维波;付卓;;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技术[J];齐鲁渔业;2006年03期 |
15 |
郭文,房慧,孙福新,潘雷,菅玉霞,王淑君;菲律宾蛤仔苗种土池中间培育及越冬生产试验[J];齐鲁渔业;2005年02期 |
16 |
吴耀泉,潘辉明;胶州湾菲律宾蛤仔资源及捕捞前景[J];中国水产;1992年03期 |
17 |
孙振兴,张晾,郝丽红,范旭阳,闫苗苗,张伟;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的原代培养[J];水产科学;2004年02期 |
18 |
王俊,姜祖辉,张波,孙耀,郭学武,唐启升;菲律宾蛤仔生理生态学研究Ⅱ.温度、饵料对同化率的影响[J];海洋水产研究;1999年02期 |
19 |
郭文,房慧,孙福新,李美真,任风进,韦和进,李领修,张连慧;菲律宾蛤仔室内常温育苗技术[J];齐鲁渔业;2002年08期 |
20 |
施并章,傅素宝,邱文仁,周栋田,朱明;菲律宾蛤仔土池人工育苗中产卵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