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及剩余油研究
【摘要】:针对一是我国老油田剩余油单元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描述目前缺乏系统的研究与总结; 二是目前有关老油田剩余油成因方面缺乏本质上的认识、更无系统有效的单元划分模式(或方案); 尤其是近年来,在开发实践中发现了剩余油单元的新类型与新领域等等。基于此等问题,文中以地震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渗流力学、油藏工程学等等理论为基础,应用地震、钻井、测井、开发、检测等丰富的实际资料,开展了“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及剩余油研究”的课题。
首先,以渤海盆地东营凹陷中复杂断裂油田─纯化等油田为例证,通过建立小断层的地质-地震反射模型,结合有关地震波波动理论,对小断层的三维地震理论与实际分辨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纯化油田小断层理论分辨率为24.0m左右,而实际三维剖面小断层可辨断距达10m左右,由此提供了利用三维剖面追踪确定钻遇井点少的小断层平面分布与变化特征的依据; ②三维剖面分辨的小断层是可靠的,由此提供了利用三维地震剖面追踪确定无井钻遇的隐蔽小断层的平面分布与变化特征的依据,且其断距在10m左右; ③小断层在三维剖面纵向上的可辨程度与可靠性分析结果,为利用三维资料对钻遇断点进行目的层层位标定提供了依据; ④小断层、小构造横向展布在650m左右(纯化油田),大小对应于一般注采开发中的最小单元(一般300m井距),由此,为实际生产中油水井的进一步注采调整措施等提供了依据。
小构造分辨率的研究,为建立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研究描述模式提供了基础与支撑。即在小构造理论与实际分辨率的分析研究基础上,以渤海盆地东营凹陷中纯化等复杂断裂油田的开发实践为依托,以三维地震、钻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为依据,动静结合,对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研究描述的基本模式; 进而建立了复杂断裂纯化油田精细构造模式,由此解决了该油田开发二十多年来未能定论的构造等问题,同时划分出了剩余油富集的必要条件之一─微构造单元,为经济可动潜力区的研究描述提供了骨架与目标; 该模式对于我国东部复杂断裂油藏精细构造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其次,在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系统研究与模式建立的基础上,开展了油田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