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特征及全波形反演方法研究
【摘要】:
地球物理方法是目前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识别与预测分析的重要手段,并且已经由早期主要研究地层的速度和振幅信息发展到利用波形特征进行叠前反演,提取多种属性、多种弹性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的阶段,因此对水合物地层进行综合地球物理属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对2001年东海973航次在冲绳海槽取得的多道地震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殊处理,并通过精细地地震地层解释,发现海槽南部存在大量的泥底辟构造并伴生天然气水合物。针对DMS01-5测线上的泥底辟构造,分别从叠加速度分析、砂泥岩比分析、计算海底热流与实测海底热流对比分析、流体势能分析和波阻抗反演分析等几方面探讨了泥底辟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特征,并对该处底辟顶部和其周围岩层中似海底反射(BSR)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这里的BSR并不代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底界,而分别对应于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带的底界和游离气的顶界。
基于波动方程的一维半空间叠前全波形反演可以求取多个弹性参数,同时可以获得水合物沉积层精细的速度结构,这对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的识别进而估算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的含量至关重要。本文系统讨论了在Kennett广义反射透射系数矩阵正演基础上叠前全波形反演的遗传算法。Kennett广义反射透射系数矩阵正演算法包含了自由表面反射、薄互层层间多次反射波、透射反射波以及P-SV波之间的相互转换波,适合水合物层精细速度结构研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全波形反演克服了传统局部线性最优化方法依赖初始模型,需要利用目标函数导数信息的不足之处,算法收敛速度较快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
|
|
|
1 |
雷怀彦,王先彬,房玄,郑艳红;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与未来挑战[J];沉积学报;1999年03期 |
2 |
张剑,业渝光;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技术的模拟实验研究[J];海洋地质动态;2003年06期 |
3 |
王淑红,宋海斌,颜文;天然气水合物的环境效应[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年02期 |
4 |
戚学贵,陈则韶;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J];自然杂志;2001年02期 |
5 |
王祝文,李舟波,刘菁华;天然气水合物的测井识别和评价[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3年02期 |
6 |
刘怀山,赵月霞;管道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对“西气东输”的影响[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7 |
高兴军,于兴河,李胜利,段鸿彦;地球物理测井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
8 |
卢林松;天然气水合物国际研讨会在青岛召开[J];海洋石油;2003年04期 |
9 |
李淑霞,陈月明,杜庆军;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数值模拟的参数敏感性分析[J];现代地质;2005年01期 |
10 |
;“可燃冰”开采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9年12期 |
11 |
许红,刘守全,王建桥,蔡乾忠;国际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现状及其主要技术构成[J];海洋地质动态;2000年11期 |
12 |
业渝光;实验室人工合成天然气水合物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获得成功[J];海洋地质动态;2002年01期 |
13 |
甘华阳,王家生,胡高韦;海洋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与海底滑坡[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
14 |
姚伯初;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布[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年02期 |
15 |
吴溪;;冰中之火[J];海洋世界;2009年07期 |
16 |
;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研究项目启动[J];安庆科技;2009年01期 |
17 |
何拥军;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识别标志[J];海洋地质动态;1999年06期 |
18 |
符溪,杨木壮,文鹏飞,徐华宁;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及其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04期 |
19 |
何拥军,陈建文,曾繁彩,吴琳;世界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进展[J];海洋地质动态;2004年06期 |
20 |
蒋少涌,杨竞红,凌洪飞,杨涛,陈道华,薛紫晨,季峻峰,倪培;用地球化学方法勘查中国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