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与绿藻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学及代谢调控研究
【摘要】:
类胡萝卜素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虾青素是一类高附加值值的类胡萝卜素。本文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实验手段,探索了类胡萝卜素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为类胡萝卜素的代谢工程奠定的了基础。
1、对已测序的18种蓝藻的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除了Gloeobacter violaceus PCC 7421的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是细菌型外,其余的蓝藻类胡萝卜合成途径均属于植物型。序列比对发现蓝藻中参与合成途径上游的酶基因在进化中保守性较高。研究还发现,一些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趋同或趋异进化,揭示它们进化上的多样性。
2、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在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PCC6803等几种蓝藻中,没有典型的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的同源基因,而存在着与绿硫细菌中的γ-carotene环化酶基因相似的基因,例如集胞藻中的sll0147和sll0659。但是研究结果显示sll0147和sll0659的突变对番茄红素环化过程影响不明显,提示在这些蓝藻中可能有其他基因参与环化过程,而sll0659基因可能参与了细胞的分裂过程。
3、从经济绿藻雨生红球藻中克隆了参与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和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的cDNA和基因组序列。通过基因组步移的方法克隆了这两个基因的5’侧翼序列,以本实验室建立的lacZ为报告基因的瞬间表达体系研究了这两个基因上游区域的启动子活性。
4、通过ABA、N饥饿和高光诱导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在相同环境因子诱导下雨生红球藻中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结果显示在虾青素积累过程中,除了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变化不明显,其他一些基因均存在明显的转录上调。
本研究首次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分析了类胡萝卜素基因的进化,发现大部分蓝藻的类胡萝卜合成途径属于植物型,一些类胡萝卜合成酶存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同时分离了雨生红球藻中类胡萝卜素相关基因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和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的5’上游侧翼序列,验证了它们的启动子功能,研究了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合成酶基因在相同环境因子诱导下的表达调控模式。本文将基础研究与实验验证相结合,为下一步研究类胡萝卜素合成的代谢工程提供了线索。
|
|
|
|
1 |
蒋霞敏,翟兴文,王丽,陆开形;雨生红球藻对紫外辐射的生理适应及超微结构变化[J];水产学报;2003年02期 |
2 |
魏东,吴汪黔生;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在诱导条件下积累虾青素的调控机理研究新进展[J];中国海洋药物;2002年02期 |
3 |
黄水英;齐安翔;李哲;李晓梦;王蕴;蔡明刚;;几种胁迫方式对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影响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集刊;2009年00期 |
4 |
刘晓娟;段舜山;李爱芬;;利用微藻培养生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年02期 |
5 |
邱保胜,刘其芳;雨生红球藻培养基的改良[J];水生生物学报;1999年04期 |
6 |
庄惠如,王明兹,陈必链,郑梅清,赖萍,吴松刚;雨生红球藻对紫外光处理的响应及高产藻株的选育[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7 |
张在宝,周爱芬,徐琍佳,王全喜;雨生红球藻712株营养需求及其培养条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8 |
江胜滔,施巧琴,黄建忠,王明兹,施碧红,林跃鑫;酿酒酵母与雨生红球藻的细胞融合子的RAPD鉴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9 |
庄惠如,施巧琴,卢海声,吴松刚,陈跃兴,陈健;营养胁迫对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累积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0年03期 |
10 |
庄惠如,陈必链,卢海声,施巧琴,陈荣;不同激光对雨生红球藻的刺激效应[J];激光生物学报;2000年04期 |
11 |
吴忠兴,庄惠如;不同培养基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累积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2 |
陈兴才;黄伟光;欧阳琴;;雨生红球藻培养及虾青素累积条件探讨[J];中国食品学报;2006年04期 |
13 |
郑凯静;胡章立;黎双飞;雷安平;王潮岗;;雨生红球藻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07年05期 |
14 |
苏忠亮;程江峰;梁成伟;张媛媛;刘杰;;雨生红球藻对环境胁迫的分子防御机制[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3期 |
15 |
梁成伟;田李;苏忠亮;秦松;;诱导条件下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6 |
胡章立,吴玉荷,罗杏桃;雨生红球藻细胞类型转化影响因子的协同作用[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年03期 |
17 |
倪穗,陈明贵;叠氮化合物对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的诱导效应[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8 |
冯唐锴;李思光;罗玉萍;匡燕云;;植物β-胡萝卜素羟化酶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7年01期 |
19 |
梁成伟;檀琮萍;苏忠亮;魏魏;秦松;;雨生红球藻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上游序列的分离和分析[J];海洋通报;2009年06期 |
20 |
庄惠如,陈必链,王明兹,陈荣;Nd:YAG激光辐照雨生红球藻的生物学效应[J];激光生物学报;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