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断面东海黑潮的地转经验模态分析
【摘要】:
基于东海PN断面近五十年的历史水文数据,本文应用一种斜压流函数空间投影的方法分析冲绳海槽北部黑潮水团的水文结构及其季节性和年代际变异。通过将历史数据投影到一个斜压流函数空间中,GEM方法能很好地消除黑潮中尺度变异引起的噪音。诊断生成的东海黑潮温度和盐度GEM场以压力和斜压流函数为参数,能反映黑潮基本的温盐结构。通过分析1987年之后黑潮季节平均的温盐GEM场,结果显示黑潮中层水的盐度在夏季相对较低,在春季达到最高。通过比较1987年之后温盐深仪(CTD)数据生成的GEM场与1987年之前南森瓶(Bottle)数据生成的GEM场,我们证实黑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黑潮表层水近二十年来温度升高而盐度减小,同时发现黑潮中层水具有盐度减小而黑潮热带水具有盐度增加的趋势。进一步通过对PN断面上黑潮水团来源的分析讨论,得出中层水盐度最小值靠近黑潮左侧的现象是由于冲绳岛-宫古岛之间入侵的北太平洋中层水受黑潮主轴的平流作用所致。
|
|
|
|
1 |
林传兰;厄·尼诺、南方涛动现象和东海黑潮锋的变异[J];海洋预报;1985年02期 |
2 |
浦泳修,许小云;1972—1983年期间东海(PN断面)的黑潮流况[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6年01期 |
3 |
汤毓祥,林葵,田代知二;关于东海黑潮流量某些特征的分析[J];海洋与湖沼;1994年06期 |
4 |
;海洋水文[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1995年03期 |
5 |
刘勇刚,袁耀初;1992年东海黑潮的变异[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8年06期 |
6 |
袁业立,万振文,张庆华;东海黑潮多核结构的运动不稳定性形成机理[J];中国科学D辑;2002年12期 |
7 |
袁耀初,苏纪兰,孙德桐,许卫忆;东海黑潮与琉球群岛以东海流半诊断计算[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7年01期 |
8 |
管秉贤;台湾以东及东海黑潮调查研究的主要动向及结果[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3年02期 |
9 |
刘勇刚,袁耀初;1993和1994年东海黑潮的变异[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9年03期 |
10 |
赵德兴;东海黑潮流域的放射性~(90)Sr[J];海洋环境科学;1988年03期 |
11 |
袁耀初,刘勇刚,苏纪兰;1997—1998年El-Nio至La-Nia期间东海黑潮的变异[J];地球物理学报;2001年02期 |
12 |
陈春华;东海黑潮海域海水的表观铜络合容量[J];海洋通报;1993年03期 |
13 |
吕连港,袁业立;东海PN断面黑潮区域声传播数值模拟[J];海洋科学;2003年03期 |
14 |
刘宝银;利用诺阿卫星红外信息对东海黑潮表层温度锋的解译[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3期 |
15 |
于振娟;东海黑潮流轴的变化及日本以南黑潮大弯曲同青岛降水量的关系[J];海洋科学;1988年04期 |
16 |
胡珀;侯一筠;乐肯堂;王铮;;东海黑潮及琉球群岛以东海流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集刊;2007年00期 |
17 |
赵绪孔,马成璞,李若钝;东海黑潮与东太平洋赤道海区水温的关系及青岛汛期降水预报[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3年01期 |
18 |
赵绪孔,李若钝,韩福荣;东海黑潮变异与青岛汛期降水关系的初步研究[J];大气科学;1982年02期 |
19 |
赵绪孔;;厄尔-尼诺现象与东海黑潮关系的初步研究及青岛汛期降水预报[J];海洋通报;1983年02期 |
20 |
姚静娴;张美芳;陈金宝;;东海黑潮主干流域的气候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198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