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盐还原菌对海洋腐蚀行为的影响
【摘要】:
本文通过使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法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生长过程中硫酸盐还原菌数量、环境参数和碳钢腐蚀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快速检测硫酸盐还原菌数量的方法并研究了其检测的机制;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对阴极氧还原反应的影响。
研究发现,硫酸盐还原菌生长过程对介质化学状态影响主要为在硫酸盐还原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作用下,硫离子浓度在增殖期快速增加,并在衰亡期和残余期保持不变,体系的还原性也与硫离子浓度同步变化。该介质中碳钢腐蚀行为与活性硫酸盐还原菌并无直接关系,主要取决于体系氧化还原性能。即在硫酸盐还原菌增殖期增强了阳极过程与腐蚀速度,并在硫酸盐还原菌衰亡期和残余期保持不变。
采用测定银电极的电极电位的方法可以检测体系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检测范围为50~10000ml-1,检测时间为2~3分钟。硫酸盐还原菌的吸附及其代谢生成硫离子的过程是导致银电极电位负移的原因。
在氧气饱和的3.5% NaCl溶液中,玻碳电极的阴极氧还原反应包括氧气一电子还原为超氧离子、氧气二电子还原为过氧化氢以及过氧化氢二电子还原为水分子三个步骤。硫酸盐还原菌催化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反应中间产物超氧离子和过氧化氢的分解,从而使得阴极氧还原反应电流加大。
|
|
|
|
1 |
倪怀英;;油田注水系统微生物腐蚀及其控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84年06期 |
2 |
张筱英;油田生产系统中防治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的工艺研究[J];化学清洗;1997年01期 |
3 |
杨景亮,赵毅,任洪强,罗人明,刘三学;废水中硫酸盐生物还原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沼气;1999年02期 |
4 |
王选奎,贾丽,李志远,王风月,刘元清;硫酸盐还原菌对钢铁腐蚀的影响[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2年05期 |
5 |
方达;借助厌氧硫酸盐还原菌对工业酸性矿水废水进行生物治理[J];铀矿冶;2002年01期 |
6 |
缪应祺,倪国;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高浓硫酸盐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7期 |
7 |
李亚新,陈丽华;利用硫酸盐还原菌烟道气生物脱硫技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年03期 |
8 |
陈效,徐盈,张甲耀,惠阳,孙立苹;硫酸盐还原菌对汞的甲基化作用及其影响因子[J];水生生物学报;2005年01期 |
9 |
苏冰琴,李亚新;硫酸盐生物还原和重金属的去除[J];工业水处理;2005年09期 |
10 |
徐闯,李强,潘永强,宋永亭,汪卫东;生物法处理回注水的试验[J];石油科技论坛;2005年05期 |
11 |
孔淑琼;张宏涛;;SRB处理硫酸盐废水的静态试验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6年01期 |
12 |
苏冰琴;李亚新;;硫酸盐生物还原的影响因素[J];水处理技术;2006年05期 |
13 |
岳建平;王玉春;杨暹;;油田污水中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14 |
陈效;孙立苹;徐盈;杨方星;;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和生理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9期 |
15 |
马保国;胡振琪;张明亮;陈胜华;王萍;黄晓燕;;高效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
16 |
朱振兴;吴少林;张婷;;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与现状[J];江西化工;2008年01期 |
17 |
马龙霞;张建民;王天;;一株高效SRB的选育及其硫酸盐转化性能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18 |
王士艳;黄建新;乔海民;;砂岩型铀矿床硫酸盐还原菌与铀地球化学分布关系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4期 |
19 |
张蕾;郑平;何玉辉;金仁村;;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性能的研究[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8年12期 |
20 |
苑海涛;弓爱君;高瑾;李成;王子佳;刘明娜;;硫酸盐还原菌的微生物腐蚀及其防护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