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水产养殖虾蟹类的多倍体诱导及性别控制研究
【摘要】:
虾蟹类甲壳动物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为解决沿海及内陆农民的就业和经济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近年来由于种质退化、环境恶化和病害猖獗等原因,虾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开展虾蟹类的遗传改良势在必行。研究表明,水产动物的多倍体育种和单性化养殖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论文选取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和中华绒螯蟹这3个我国重要的养殖品种进行了多倍体和雌性化控制的研究,优化了中国明对虾和中华绒螯蟹的多倍体诱导方法及凡纳滨对虾雌性化控制的关键参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倍体中国明对虾在早期生长阶段的生产性状和生物能量学特征。
在中国明对虾受精卵第一次成熟分裂以前,利用热休克的方法抑制第一极体释放可以获得高比例的三倍体,实验未发现有类似于贝类非整倍体及四倍体存在的现象;热休克显著降低了中国明对虾的变态存活率,而倍性本身对其影响不明显;倍性操作显著影响了中国明对虾的体形特征,三倍体对虾体形粗短而二倍体对虾体形修长;根据部分形态学指标发展了中国明对虾倍性判别公式,其判别准确率在90%以上。
利用热休克方法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获得高比例的中国明对虾三倍体,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三倍体和二倍体对虾在幼虾阶段的生长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倍性操作对中国明对虾幼虾阶段的急性盐度突变的适应能力及摄食率无明显影响,但其对三倍体中国明对虾的养殖成活率、生长率、饵料转化效率及蜕皮周期有显著影响(P0.05);二倍体对虾的最适生长盐度为20‰,而三倍体对虾为30‰,在幼虾阶段,三倍体中国明对虾未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三倍体和二倍体中国明对虾在性腺发育之前和性腺发育早期的生物能量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倍性操作对中国明对虾的基础代谢水平和能量收支模式有显著的影响。在性腺发育以前,在实验盐度范围(15~35‰)和温度范围内(26~32℃),三倍体对虾的耗氧率显著高于二倍体对照(P0.05),而在某些盐度或温度梯度下,三倍体对虾的排氨率也明显高于二倍体对照(P0.05),但三倍体对虾分配于生长的能量份额明显低于二倍体(P0.05);在性腺发育早期,三倍体对虾的耗氧率及排氨率仍明显高于二倍体对虾(P0.05),其分配于生长的能量份额较高,但与二倍体对虾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为三倍体中国明对虾早期生长性状的解释提供了生物能量学基础。
对中华绒螯蟹脱落及附着受精卵在产出后的形态学指标进行了观察测量,并基于形态学的观察,优化了河蟹三倍体诱导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河蟹受精卵在产出后经历了一个体积膨胀的过程,受精膜经历了形成举起、举起达最高再降低的过程,而卵黄团的位置也随发育时间而改变;初步确定了一个不受温度、遗传背景等影响的可用于大批量生产河蟹三倍体的起始处理时刻的形态学标记-受精膜举起,大大提高了中华绒螯蟹三倍体诱导效率。
首次尝试并优化了凡纳滨对虾雌性化控制的诱导方法,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对温度的耐受力随发育而提高;在原肠中后期,热休克处理(39℃处理3min)可以显著提高诱导群体的雌性比例。
|
|
|
|
1 |
刘海英,曲克明,张前前,李健;对虾工厂化养殖和土池养殖溶解氧消耗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5年05期 |
2 |
闫冬春;杨雪;于谨磊;刘路清;杜中梅;时良;王芳;;3种市售养殖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核酸探针检测[J];水生态学杂志;2008年06期 |
3 |
;水产学报二○○八年第三十二卷总目次[J];水产学报;2008年06期 |
4 |
郑连明,林元烧,曹文清,方旅平,周美玉,王桂忠;凡纳滨对虾线粒体DNA COI基因片段序列[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5 |
范克俭,王群,李健,战文斌;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在中国明对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齐鲁渔业;2005年08期 |
6 |
杨明;丁福江;臧维玲;刘永士;侯文杰;;淡化养殖凡纳滨对虾排氨率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
7 |
俞开康;养殖对虾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J];齐鲁渔业;2005年01期 |
8 |
;《中国水产科学》2007年第14卷第1~6期 总目次[J];中国水产科学;2007年06期 |
9 |
孙杰;王宝杰;李晓华;孙姝娟;刘梅;蒋克勇;王雷;;中国明对虾酚氧化酶原基因cDNA的克隆与表达特征[J];水产学报;2010年01期 |
10 |
高焕,孔杰;中国明对虾基因组小卫星重复序列分析[J];动物学报;2005年01期 |
11 |
袁嘉恩;许忠能;雷腊梅;李慕婵;韩博平;谢数涛;;克隆与序列分析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HSP70基因全长ORF的RACE[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12 |
;《水产学报》二○○九年第三十三卷总目次[J];水产学报;2009年06期 |
13 |
臧维玲;戴习林;罗春芳;汪秀铭;施玉佳;徐桂荣;丁福江;;凡纳滨对虾瞬时耗氧速率和体长及溶氧水平的关系[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14 |
郭慧芝;付建平;昌鸣先;郭政;朱邦科;聂品;;中华绒螯蟹铁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水产学报;2010年06期 |
15 |
;水产学报 二○一○年 第三十四卷 总目次[J];水产学报;2010年12期 |
16 |
周向红;阎斌伦;李士虎;;中国明对虾主要过敏原基因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J];水产科学;2011年02期 |
17 |
张吕平;吴立峰;沈琪;杜少波;胡超群;;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的建立及生长比较[J];水产学报;2009年06期 |
18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6年第15卷总目次[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19 |
刘襄河;黄燕华;王国霞;周晔;周艳萍;;pH对凡纳滨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J];水产科学;2008年07期 |
20 |
;辽宁省在黄海北部海洋岛渔场放流2亿尾中国明对虾[J];水产科学;2008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