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凹顶藻中的倍半萜和C_(15)~-多聚乙酰类成分研究
【摘要】:
凹顶藻属(Laurencia)海藻在分类学上属于红藻门(Rhodophyta)、红藻纲(Rhodophyceae)、仙菜目(Ceramiales)、松节藻科(Rhodomelaceae),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的低潮线附近及深海部分,约135种,中国有20种以上。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倍半萜、二萜、三萜/聚醚和C15-多聚乙酰等,冈村凹顶藻中,倍半萜和C15-多聚乙酰最为常见,且以卤代著称。本文对凹顶藻卤代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最近10年来从凹顶藻中分离到的倍半萜、C15-多聚乙酰类成分及其合成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采自山东和广东的两种冈村凹顶藻(Laurencia okamurai Yamad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生长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同种凹顶藻化学成分有很大差异。
干燥并粉碎的冈村凹顶藻(L. okamurai)分别进行有机溶剂提取,粗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单体化合物,利用超导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上述采自不同地点的冈村凹顶藻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共计30个,包括新化合物8个,依次是laurenokamurenes A-E (LA1-LA5),laurenokamurin (LA6),laurenokaldehyde (LA7)和isochlorolaurenol (LB1),新天然产物1个(LA12)和已知化合物21个。其中,采自山东的冈村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类型相对复杂多样,从中分离到的化合物包括bisabolane型倍半萜4个,chamigrane型倍半萜5个,laurane型倍半萜6个,C15-多聚乙酰类化合物5个,其他类型化合物1个(见第III页);从采自广东的冈村凹顶藻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主要为7个laurane型倍半萜和2个其他类型的化合物(见第IV页)。
对分离鉴定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所有的测试样品都不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
|
|
|
1 |
季艳艳;细全裂蒿中的倍半萜类成分[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4年04期 |
2 |
张成路;马英格;刘林;韩福忠;安英俊;;Diels-Alder反应在倍半萜类化合物合成中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3 |
王慧,刘在群,王建辉,洪哲,林英杰,罗旭阳,孙允秀,石磊,王勇;人参茎叶挥发油中倍半萜烯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
4 |
王俊儒;胡志彬;冯俊涛;苏祖尚;张兴;;大花金挖耳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06期 |
5 |
蔡阳;一个新的倍半萜化合物curcumafuranol[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6 |
张文蘅,陈虎彪;甘松属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9年03期 |
7 |
汪立群,包建平,马达德,党玉琪,朱翠山,朱俊章,陈琰;倍半萜类分布和组成与低熟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研究[J];地球化学;2005年02期 |
8 |
程顶胜;;中国泥盆纪煤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煤田地质;2006年05期 |
9 |
师彦平;;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发展奠定科学基础[J];甘肃科技;2008年06期 |
10 |
嵇保中;刘曙雯;田铃;郭同斌;高洁;;保幼激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07年01期 |
11 |
好桂新,王峥涛,徐珞珊,徐国钧;乌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9年03期 |
12 |
曾凡刚,王铁冠,吴朝东;广西钦州稔子坪矿褐煤地球化学特征──芳烃馏分的生物标志物组合[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年02期 |
13 |
何庭玉,谷文祥,莫莉萍,冯丽萍,何衍彪;苦槛蓝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4 |
李瑞红;范燕萍;;白姜花不同开花时期的香味组分及其变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年01期 |
15 |
高致明,喜进安,宋鸿雁;野菊挥发油成分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16 |
徐延熙;孙绪艮;何忠;刘向辉;戈峰;;松毛虫狭颊寄蝇对被害马尾松针叶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J];昆虫知识;2006年03期 |
17 |
毕跃峰;裴姗姗;贾陆;王普菊;刘宏民;;野菊花中挥发油及氨基酸成分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年02期 |
18 |
曾凡刚,周世新,王关玉,李贤庆,霍永忠,蔡春芳;广西第三系煤系地层油砂的地球化学特征[J];沉积学报;1997年03期 |
19 |
龚苏晓;皱叶木兰中的木脂素和倍半萜类[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年04期 |
20 |
郭兰萍;黄璐琦;蒋有绪;陈保冬;朱永官;曾燕;付桂芳;付梅红;;苍术根茎及根际土水提物生物活性研究及化感物质的鉴定[J];生态学报;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