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迟缓爱德华氏菌基因工程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的研究

焦绪栋  
【摘要】: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一种鱼类病原菌,其感染鱼类后引起迟缓爱德华菌病(edwardsiellosis),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研究中,应用IVIAT技术,我们从病鱼体内分离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菌株TX01中筛选得到Eta21、Eta6和FliC三个抗原蛋白。其中Eta21与其他菌株中一个潜在的多肽酶相似性较高;Eta6与大肠杆菌中的Ecotin前体蛋白同源;FliC是一种鞭毛蛋白。以牙鲆(Japanese flounder)作为模式动物的研究中,发现重组Eta21蛋白能够有效的保护牙鲆抵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的侵染;重组Eta6蛋白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应;重组FliC蛋白没有明显的保护效应。 以eta6和fliC基因构建的DNA疫苗pETA6和pFliC的相对保护效率分别为50%和33%。与pETA6的保护效应相比,将eta6基因和fliC基因连在一起构建的融合DNA疫苗pCE6的保护效应显著提高。同时,将前期鉴定出的迟缓爱德华氏菌TX01的抗原基因et18连接到fliC基因的后面,构建了融合DNA疫苗pCE18。与能单纯表达Et18的DNA疫苗pEt18相比,pCE18免疫牙鲆后可以产生更好的保护效应。pEta6和pCE6免疫后,牙鲆体内产生了特异性的抗体,而且其体内一些与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也获得了提高。相对于pEta6,pCE6诱导的上述基因表达水平提高的幅度更为明显。 为提高Eta21的保护效应,我们将eta21基因与胞外琼胶酶agaV的分泌片段基因融合,构建了重组质粒pTAET21。以含有此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DH5α作为活菌疫苗,其保护效应较之重组蛋白Eta21的保护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光远,谭铭,陈岩松,易伟莲,钟剑平,麦奇;爱德华氏菌败血症[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3年Z1期
2 叶梅芳,万年青;自脓液中分得一株缓慢爱德华氏菌[J];浙江预防医学;1998年07期
3 陈少华,张学文,陈奋湘,张悦;新生儿爱德华氏菌败血症1例[J];新生儿科杂志;1994年05期
4 郭符则;郭恩琪;; 蚌埠市首次从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一株缓慢爱德华氏菌[J];淮海医药;1990年01期
5 谢一俊;陈建辉;林成水;;介绍一种分离缓慢爱德华氏菌的鉴别培养基[J];福建医药杂志;1988年04期
6 李惠芬,郭勇峰,刘晖;微生物质控菌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年03期
7 王锡琪;郭诚;;健康人群与外环境中3种新致泻菌的检测[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1年04期
8 尹子达;肠杆菌科分属诊断噬菌体在蛇类沙门氏菌分布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4年02期
9 ;300例粪便细菌培养分析[J];天津医药;1978年09期
10 邓涤夷,陈霞,陈毓玲,王炜;LLSⅡ培养基的性能考核[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4年04期
11 公维国,王德亚;菌痢患儿便中检出鲶鱼爱德华氏菌[J];实用医技杂志;1999年12期
12 严之纯;缓慢爱德华氏菌败血症1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87年07期
13 刘世元;;外用磺胺咪隆治疗爱德氏菌引起的严重感染[J];医药导报;1986年01期
14 周惠平,蒋红,赵敏;肠杆菌快速鉴定技术(微量塑料板法)[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87年04期
15 李碧萍,孙福泉,林炳玲;“四管法”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研究──荣获厦门市1994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J];厦门科技;1996年04期
16 王权,李建云;阑尾炎抗菌素使用分析[J];云南医药;1998年04期
17 傅君芬,卢美萍,洪文澜,尚世强,李建平,陆淼泉;小儿常见感染菌16S-23S rRNA基因区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1年04期
18 徐洋;郝贵杰;沈锦玉;;3种消毒剂对水生动物3种主要致病菌的载体定量杀菌试验[J];水产科学;2010年02期
19 杨小祥,王毅,何建刚;201例腹泻病临床症状与菌型关系的分析报告[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20 王炳发,陈前进,曹春远,金健潮;一株无动力产硫化氢大肠杆菌的实验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潘鸿洧;吴淑勤;石存斌;;爱德华氏菌亚单位疫苗的制备与纯化[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杨广;陈玲;刘玉兰;;褶皱臂尾轮虫摄食两种细菌后的生长和包裹情况[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余晓丽;谭子龙;甘西;Lauke Labria;韦永东;;AQUAVAC-ESC疫苗免疫预防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肠道败血症的田间试验[A];广西水产研究所论文集(2001—2005)[C];2006年
4 邓显文;谢芝勋;谢志勤;刘加波;庞耀珊;谢丽基;;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和爱德华菌[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梁万文;秦春香;陈明;熊艳芸;雷爱莹;黄婷;李超;王瑞;余晓丽;;鲢鱼嗜水气单胞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夏君;陈孝煊;吴志新;;用两种ELISA方法快速检测柱状噬纤维菌[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丽娟;鲶爱德华氏菌自带质粒编码的EseH、EseI和EscD在宿主细胞内的分布与致病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2 王正丽;免疫增强剂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陈德芳;斑点叉尾鮰海豚链球菌病病原学、病理学和诊断方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4 蒋经伟;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倩;弧菌科细菌及鲶鱼爱德华氏菌密度感应系统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廖雨婷;鮰爱德华氏菌感染黄颡鱼的病理形态学及病原分布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3 李成伟;南方鲇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的动态病理学与病原分布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4 翁志飞;喹赛多抗菌作用及对猪短螺旋体性痢疾的治疗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袁科平;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暴发性细菌性疾病防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张志祥;鳗鲡肠道蛭弧菌的分离及其在预防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的应用研究[D];集美大学;2009年
7 夏露;鱼源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与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8 齐继光;六种水产养殖动物病原菌免疫原性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2年
9 吕俊超;养殖大菱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唐洪;斑点叉尾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病间接ELISA检测法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桂亮;鱼肝胆综合征要综合防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2 方群兵;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的诊疗[N];中国海洋报;2001年
3 山东省沂水县职教中心 侯和菊;牙鲆常见病的防治(上)[N];河北农民报;2007年
4 周学东冯彦忠;新型兽药的特点与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5 任荃;疫苗有望让多宝鱼告别药残[N];文汇报;2007年
6 刘国信;大蒜素饲料添加剂的合理应用[N];中国畜牧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