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单道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应用

岳保静  
【摘要】: 海洋地震勘探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解释三个步骤。用于野外采集的地震勘探仪器包括震源和拖缆两部分,分别用于地震信号的激发和接收。本文分别对不同的震源类型及其工作原理、检波器类型和工作原理以及野外采集的定位控制系统和数据存储系统进行了阐述。根据检波器拖放的位置和方法不同可分别对滩浅海和深海海域进行不同方式的勘探,各种方法都具有自己的优缺点。单道地震具有施工方法简单、工作效率高、精确定位等优点,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本文详细阐述了单道地震调查的方法及其在世界各国的应用。 勘探的最终结果是地层结构,信噪比和分辨率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关键问题,对分辨率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影响分辨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信噪比是影响分辨率的直接原因。海洋地震勘探受到噪声的干扰,对不同类型的噪声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介绍了多次波的形成机理和类型。随着地震资料处理理论的进步、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以及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更新换代,地震资料处理的技术飞速发展,文中对去噪技术和多次波的压制等提高分辨率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最后本文以1:100万大连幅单道地震资料为例,首先介绍了本次海洋地震勘探的野外采集、施工等取得地震资料的方法;然后对单道记录进行分析,发现野外资料较好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海底以下200-300ms的范围,从原始波形记录上还可以看出,强大的表面噪声控制着整个地震记录,多次波非常发育,因此增强深部的有效信号、改善深部信噪比、压制多次波就是本次处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使用Promax等软件对单道地震资料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原始剖面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地震资料的主要频率范围,进行了带通滤波实验,对原始剖面进行去噪处理。进行了多种多次波压制方法的实验,最后选定预测反褶积作为本次处理的多次波压制方法。然后进行了算子长度和预测步长的测试,选择了最佳的参数进行预测反褶积处理,对使用预测反褶积后残留的多次波又进行了f-k滤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使用预测反褶积压制多次波效果不好的区域,使用时窗压制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后对剖面进行了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和球面扩散补偿,达到深部能量的统一。对比处理前后的地震剖面可以看出剖面的深部有效信号得到了加强,多次波得到压制,信噪比显著提高,分辨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后续的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律,武克奋,孙力;τ-p变换方法及其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Ⅰ)[J];石油物探;1986年01期
2 郭勇,王元波;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5期
3 胡天跃;地震资料叠前去噪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2期
4 刘继勇;复杂地表地震资料成像技术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2期
5 马洪艳;尹成;李大卫;;反卷积的直接解法及其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3期
6 胡英;张研;徐右平;姚逢昌;孙夕平;梁宏;;改进陆上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监控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06期
7 刘建芳;石生林;管文华;黄志刚;;也门1区块复杂地表静校正方法探讨[J];小型油气藏;2007年02期
8 唐庆宝;张国旗;;地震资料处理监督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8年03期
9 张国旗;;新疆油田地震资料处理监督的探索[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8年04期
10 刘茂诚;;一个各向异性速度分析应用实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年04期
11 武桂香;闵景福;刘鹏程;周旭东;;白塔子复杂山地地震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22期
12 武桂香;闵景福;刘鹏程;周旭东;丁春香;;白塔子复杂山地地震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24期
13 张向辉;;多次波衰减技术在复杂地区的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6期
14 田树人;;用李氏经验公式估算反Q滤波中的Q值[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0年03期
15 张建伟,王红旗,田彦灿,苏勤,强芳青,贺振华,黄德济;酒西盆地山地宽线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4年02期
16 李桂花;朱光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地震波场特征及地震资料处理[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17 何黄生;张光跃;陈光明;曹兵;;黄土塬复杂地表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年06期
18 刁文川;刘哲生;蔡希玲;孟祥信;;浅述地震各向异性[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年S1期
19 王正和;;地震沉积学研究中所采用的地球物理技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3期
20 金君;何万青;乔楠;孔祥宁;;iCluster软件叠前时间偏移模块的优化方法[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艳丽;;深层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施剑;栾锡武;吴志强;闫桂京;何玉华;刘俊;王红丽;岳保静;;南黄海多道地震资料处理多次波压制技术与实践[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于常青;杨文霞;符溪;白志琳;;海上地震资料的多次波压制[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王鹏;;分频静校正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增艳;;辽河油田地震资料处理计算机系统网络优化[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邢春颖;彭苏萍;王赟;;三维煤田地震资料处理[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伍羿;;石油地震资料处理行业中存储区域网的构建及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增艳;;地震资料处理中大规模集群系统的集成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狄邦让;孙吉定;;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三维可视化软件的研制与开发[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云鹏;;海上时移地震资料处理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兆湖;复杂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鲁彬;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研究及其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0年
3 何旭莉;[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高颖;盲源分离理论及其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李军;复杂地表模型菲涅尔体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吴志强;南黄海中部隆起海相地层油气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沈操;基于波动方程的自由界面多次波压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8 崔树果;东海海域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王兵;高分辨地震勘探仪器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刘国华;二维零偏移与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保静;单道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2 陈业斗;黄海浅层多道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邓桂林;浅层活断层探测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戴海涛;塔里木盆地库车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李兴盛;地震资料处理PC集群并行效率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马见青;广义S变换、TT变换及其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颜军;改进的维纳滤波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8 孙仁斌;小波分析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提高分辨率的实现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王强珠;时频分析方法在石南斜坡区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林文;大庆长垣北部喇嘛甸油田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李会宪 记者 马启孝;地震资料处理实现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0年
2 李占彬;大庆油田地震资料处理再添生力军[N];中国石油报;2003年
3 彭冬梅;大沙漠地震资料处理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4 姚志云 张道慈;河南油田重点探区地震资料处理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多雪峰;九联片地震资料处理项目启动[N];中国石化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黄普根 通讯员 张冀;抹去繁杂见“清”颜[N];中国石油报;2010年
7 记者 马永;“海豚递进式”科技师带徒[N];中国石油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邓道静;贴近生产解难题 当好“推进器”[N];中国石化报;2010年
9 赵士振 殷武跃;41年:从每秒3000次到50万亿次[N];中国石化报;2009年
10 通讯员 陈玉霜 李安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阶段性成果[N];中国石油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