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农作物分类研究
【摘要】:快速获取与分析农作物的种植分布是农作物长势监测的基础。遥感技术以其快速、无损和客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本文针对目前大面积农作物遥感提取工作中存在的30m影像时间分辨率不足、地面样本不足和农作物识别时效性较低的实际问题,以我国新疆和美国堪萨斯州为实验区,从提高遥感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使用时间序列长度较短的数据提前获取农作物种植分布结果和减小农作物遥感提取对训练样本数量的需求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为大区域农作物遥感提取提供了新的方案。基于现有研究区和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评估Landsat TM数据与HJ数据多光谱波段的相似性,发现TM数据和HJ数据拥有类似的多光谱波段。在此基础上,结合两种数据源获得空间分辨率为30m,时间分辨率为15天的影像时间序列,并使用合成的数据进行农作物提取。结果表明,一部分优选的时相可以实现高精度农作物分类,而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增加了在最优时相获得影像的可能性,是进行大面积30m农作物分布制图的数据基础。2.以我国新疆和美国堪萨斯州为实验区,分析时间序列长度对农作物识别精度的影响,探讨使用时间序列长度较短的遥感数据进行农作物早期提取的可行性。新疆喀什实验区的结果表明4~6月影像具备识别作物的潜力,研究区主要农作物相互之间JM距离高于1.6,分类总体精度为85.16%。新疆博乐的实验结果表明,识别棉花、葡萄、玉米和打瓜需要的时间序列长度分别为160天、100天、160天和130天,作物生长期和NDVI峰值期(第60~80天和第100天)是识别夏季作物的最佳时相。美国堪萨斯州的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农作物的可分性、分类精度和分类置信度在时间序列长度为5个月(4~8月)时达到饱和,且NDVI对分类的贡献最大。3.提出M-Voting和P-Fusion两种融合多种分类器结果的方法,并比较融合分类器方法和单分类器法对训练样本数量的需求。实验结果表明M-Voting法和P-Fusion法在分类的训练样本较少时(少于500),分类精度高于单分类器。当训练样本数量较大时(大于4000),单分类器的分类精度较高,融合分类器不能进一步提高分类精度。另外,基于象元和基于对象的分类方法获得的分类精度类似,但基于对象方法获得的分类结果“椒盐噪声”较少,更接近地表农作物的真实分布。4.提出不能获得地面调查样本时,使用历史数据建立各种作物的参考NDVI时间序列曲线,并使用参考曲线进行30m农作物提取的方法。该方法在博乐实验区和玛纳斯实验区获得的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87.13%和83.38%。由于该方法使用MODIS数据获得参考时间序列曲线,因而在分类时需要将参考曲线的MODIS NDVI转换为Landsat NDVI或HJ NDVI,从而引入误差。为避免NDVI转换引起的误差,进一步改进了基于参考曲线进行作物识别的方法。使用2006~2013年堪萨斯州的历史样本直接获得分类年(2014年)的训练样本,并使用这些训练样本进行了2014年30m农作物提取。在获得的5412个训练样本中,5259个样本的作物类别与美国农业部提供的Crop Data Layer(CDL)数据相同。使用这些训练样本提取作物时,农作物提取精度高于90%。
|
|
|
|
1 |
白亚恒,吴胜军,黄进良,薛怀平;基于时间序列的灰色预测技术在估产模型中的应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2 |
张艳君;梁运香;唐磊;;天气和气候的时间序列特征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2年06期 |
3 |
向杰;程昌明;张轶;;小波分析在时间序列中的分析应用[J];节水灌溉;2013年12期 |
4 |
杨蕊;王龙;余航;沈立群;田琳;;昆明历史洪涝灾害时间序列分形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
5 |
廖文辉;夏成锋;;关联时间序列异常数据的预警模型研究[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
6 |
李绍石;胡正军;王洪全;;稻田飞虱、狼蛛种群密度动态数据时间序列预报模型[J];植物保护学报;1989年01期 |
7 |
胡致强,耿鸿江,李肥芬;小样本时间序列的灰色组合模型研究及应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3年01期 |
8 |
孙春薇;王旭磊;辛永训;吴春妹;;几种关于时间序列季节调整方法的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9 |
周文;曹琳;;时间序列在干旱区棉花需水量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
10 |
李鑫川;徐新刚;王纪华;武洪峰;金秀良;李存军;鲍艳松;;基于时间序列环境卫星影像的作物分类识别[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
11 |
廖娟;阮运飞;;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自然灾害农业辅助决策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年12期 |
12 |
吴家兵,关德新,赵晓松,韩士杰,金昌杰;时间序列修订对森林二氧化碳通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10期 |
13 |
张云;巩在武;;基于灰关联分析的时间序列改变点搜索研究——以华东地区农业受灾面积序列为例[J];灾害学;2012年03期 |
14 |
徐宝树;;农业生产预测技术 第四讲 时间序列预测[J];上海农业科技;1991年05期 |
15 |
邹小南;鲍宇峰;王高峰;;农产品产地安全预警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3期 |
16 |
王春乙;安顺清;潘亚茹;;时间序列的ARMA模型在干旱长期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气象;1989年01期 |
17 |
颉继珍;王红说;黄敬峰;;基于MODIS时间序列数据的作物季相信息提取[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年05期 |
18 |
刘丽娟;庞勇;Svein Solberg;范文义;李增元;李明泽;;基于时间序列MODIS EVI数据的森林生长异常监测[J];林业科学;2012年02期 |
19 |
杨秀春,朱晓华;农业相关时间序列混沌特征的定量研究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2期 |
20 |
吕学梅;高安春;王新;申培鲁;;1961~2008年临沂降水变化特征的气候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