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实验室光谱的土壤营养元素反演研究

徐永明  
【摘要】:本论文利用天津地区的土壤室内反射光谱研究了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N、P、K)与可见光/近红外光谱之间的关系。论文从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土壤的光谱特征参数提取与特征分析到土壤光谱参数与营养元素含量间的回归分析做了全面详细的论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对原始的土壤光谱曲线进行抛物线拟合校正,并利用海明窗作为滤波器对原始光谱曲线进行低通滤波。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曲线进行光谱曲线的倒数、去包络和波段深度计算,据此选择一些特征控制点,并获取土壤光谱吸收特征参数(H、W、A、S)表征土壤光谱曲线的形状特征和吸收带特征。运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研究N、P、K元素含量与不同光谱指标(反射率Reflectance、一阶导数FDR、倒数之对数log(1/R)、波段深度Depth、波深归一化波段深度BND以及面积归一化波段深度BNA)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经验模型,并且对回归模型进行了验证;比较了两种回归方法以及不同光谱参数对营养元素含量回归分析的优劣。 本文分析表明,土壤反射率光谱与营养元素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尤其是N元素,其预测值与实测值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可达到0.89;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验证精度比起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总体来说略高一些,但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系数很多,这两种回归分析方法各有优劣;两种回归方法确定的最优回归光谱参数不同,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反演精度较高的是Reflectance和log(1/R),而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中Depth和FDR的反演精度较高,且收敛速度很快;对原始光谱进行倒数之对数计算对于提高估算精度作用不大,只要原始光谱经过很好的预处理,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海明;李贤伟;陈治谏;王海娥;;林草复合经营模式养分动态关系[J];山地学报;2006年02期
2 朱万泽;王三根;郝云庆;;川滇高山栎灌丛萌生过程中的营养元素供应动态[J];植物生态学报;2010年10期
3 李承绪,丁鼎治;试论河北省海岸带土壤开发利用[J];华北农学报;1986年03期
4 邓传跃,张亮,王宁;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甲胺磷残留量[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5 陈建伟;王亚淑;许益民;李祥;李凡;;江苏栽培明党参中微量元素累积规律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3年04期
6 全斌,陈健飞,郭成达;福州鼓山两个典型剖面的土壤特性及系统分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7 李继桂,段生崇;单柱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溴和碘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8 穆从如,杨林生,胡远满,张玉德;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和油田开发的协调发展[J];油气田环境保护;1998年04期
9 汪晓丽,封克,汤炎,王小治;土壤矿物层间电荷组成与固定态铵的释放[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朱维晃,杨元根,毕华,刘强;土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年03期
11 吴昀昭,田庆久,季峻峰,陈骏,惠凤鸣;土壤光学遥感的理论、方法及应用[J];遥感信息;2003年01期
12 柳建祥;李显利;彭小勇;周耀辉;;土壤热工性能测试及应用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3 М.И.萨尚科夫;苏少泉;;观察土壤中根的生活之工具[J];生物学通报;1956年06期
14 徐叔华;;如何改良和利用盐碱土[J];农业科学通讯;1956年10期
15 何念祖,史建华,林玉胜;砷和铅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1987年04期
16 黄湘源,季明德,胡书琴,谭洪涛;硅元素对土壤中有效营养元素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3年03期
17 刘翠花;米林农场土壤肥力的现状及配方施肥估算[J];西藏科技;1994年03期
18 安树青,王峥峰,朱学雷,洪必恭,赵儒林;土壤因子对次生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7年02期
19 张淑香,董淑萍,颜文;草河口地区沉积物和土壤中铊的地球化学行为[J];农业环境保护;1998年03期
20 刘丽霞,辛克敏,张德美,罗秀全,龙波;粉煤灰中镉、铬、铅、砷、汞对土壤及作物影响的初步评价[J];贵州科学;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媛娜;;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砷[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汪磊;张国华;王璐璐;戴树桂;;水溶性离子液体/水复合体系对土壤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提取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张倩;杨琛;党志;;兽药泰乐菌素在农业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陈宜菲;邱罡;陈少瑾;;废铁屑还原土壤中4-硝基苯胺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5 张宝军;杨林生;王五一;;地形因子与大骨节病之间的关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国英;张玉星;齐国辉;张建光;许建锋;赵书刚;王立国;;梨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间相关性研究[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恩彬;陈建伟;李春野;于平胜;;江苏栽培明党参及其土壤中微量元素及重金属的含量测定[A];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8 罗庆;李楠;丁勇;刘红;;土壤表面温度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苏晓燕;;无锡某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调查[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10 梅朋森;张丽萍;熊俊;黄应平;;可见光照射下土壤催化修复污染水体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革;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潮棕壤营养元素剖面分布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5年
2 支银芳;表面活性剂冲洗治理土壤轻油污染多相流试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因武;土壤/推土板界面粘附系统的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05年
4 张谧;神农架米心水青冈—曼青冈群落的物种共存[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5 郑蕾;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吸附重金属效能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李朝生;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沙区植被—环境关系与生态建设对策[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7 占新华;水溶性有机物对多环芳烃(菲)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郑洁敏;~(134)Cs与Cu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张晋华;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释放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10 帅震清;稀土材料开发中放射性钍的迁移规律及其对人体所致辐射剂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永明;基于实验室光谱的土壤营养元素反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2 段丽丽;磺胺二甲嘧啶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砂质壤土中转归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叶春;旅游活动对生态旅游区土壤冲击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叶欣;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及作物氧化亚氮通量特征[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文红艳;土壤溶质锋运移及参数估计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车法拯;白芷GAP基地土壤和药材中微痕量元素的分布行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7 邵春燕;长三角地区土壤对Cu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8 周九州;衡阳县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沈菲;钢铁工业区农田植物PAHs的浓度水平和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陈庆华;合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土环境中的降解[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达;柴静:我要进入这片土壤[N];中华新闻报;2002年
2 李连科;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与施肥[N];临汾日报;2006年
3 冯青;莫给黑恶留“土壤”[N];人民公安报;2001年
4 阿计;民主种子,植入立法土壤[N];检察日报;2000年
5 叶灵燕;电子商务需要法律土壤[N];国际商报;2002年
6 赵中印;CRM大树的土壤在哪里?[N];医药经济报;2002年
7 凌飞;坚决铲除黑恶势滋生的土壤[N];社会科学报;2001年
8 鲁宁;我们还缺失CEO生长的“土壤”[N];经理日报;2002年
9 记者 马玉宝 特约记者 沈海燕;山东:铲除黄赌毒生存的土壤[N];人民公安报;2000年
10 武汉市科技局局长郑永新;培植创业土壤发展创业经济[N];科技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