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行星际中小尺度结构的综合研究

钟鼎坤  
【摘要】: 在空间物理学中行星际中小尺度结构和磁场重联是两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们在空间天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深对二者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空间天气的预报水平,并有助于增进磁场重联这种等离子体物理中的重要现象的认识。本文主要以分析观测数据为主,研究了磁云中的磁场突然下降区、磁云边界层、多磁云追赶形成的相互作用区等行星际中小尺度结构中的磁场、等离子体特征和若干与磁云及其边界层相关的行星际磁重联事件。主要结果如下: (1)根据Wind飞船的等离子体波和相关太阳风与磁场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从1995–2003年间的60余个磁云边界层样本中的等离子体波活动,发现其中常常存在不同于邻近太阳风和磁云本体中的等离子体波活动,其基本特征主要是:约75%的边界层中最占优势的一种波活动是在电子等离子体频率(fpe)附近的朗缪尔波增强;约有60%的边界层事件中朗缪尔波和频率(f fpe)的离子声波活动都增强;在约30%的边界层中热噪声接受器的整个频段内观测到一种宽带、连续的等离子体波活动增强现象。 (2)利用WIND飞船的等离子体、磁场和等离子体波的观测资料,在2001年11月2日磁云尾部发现了行星际存在磁重联区的直接观测证据:磁场突然下降与磁场方向变化较大(Δθ≈45°,Δφ在90°~340°之间变化)相联系;与此对应,质子数密度增加,超热电子(superthermal electrons)加热、加速,其数密度减小;反向喷流和Hall磁场信号均被观测到;能量较低的电子的投掷角分布表现出很强的湍动性质,能量稍高的电子可以看到双向电子流;在电子等离子体频率,fpe和2fpe附近的等离子体波活动增强。 (3)利用ACE飞船的等离子体、磁场的观测数据,分析多磁云追赶而形成的相互作用区。这类相互作用区有两类,其特征分别是磁场增强和磁场下降。在磁场下降的相互作用区和一个磁云边界层发现了磁重联信号,它们的观测特征与前述的事件大致相同,主要是:磁场下降并伴随方向的较大变化(Δθ≈135°,Δφ≈180°);出现反向喷流和Hall磁场信号;质子数密度、温度和等离子体β值上升。根据SOHO的观测,这一类的相互作用区是在0.4–0.8AU之间形成的,因此这类相互作用区为行星际等离子体发生磁重联提供了观测证据,初步的数值模拟也印证了这一分析。 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子午工程数据与通信系统的硬件和安全体系的初步设计。为实现数据与通信系统的子午工程相关数据的汇集、存储、管理和服务的功能和性能指标,除需要相关的软件外还需要具备高可用性、高性能的硬件环境,保证各项业务的开展;并需要构建一定的安全系统,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为此,我们设计了采用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设备和磁带库实现海量存储的集中存储结构,采用双机热备份、双核心的星形千兆网等技术,以满足系统高性能、高可用性的要求;使用了防火墙、安全网关等网络安全技术,提高网络和系统的安全性;设计了数据容灾系统,进一步保证数据安全。还提出虚拟空间天气观测台(VSWO)的构想,以整合各类分散的空间天气的相关数据和计算资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魏奉思,刘睿,冯学尚,钟鼎坤,杨昉;行星际磁云边界层中的磁重联结构[J];中国科学E辑;2004年03期
2 魏奉思,胡强,冯学尚;行星际电流片中的磁重联过程[J];科学通报;2000年15期
3 王水,王爱华;一种磁重联过程的数值模拟[J];科学通报;1986年01期
4 魏奉思,胡强,R.Schwenn,冯学尚;太阳风中小尺度湍动磁重联的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A辑;1999年11期
5 方成,陈鹏飞,狄晓华,丁明德,唐玉华;太阳耀斑磁重联的数值模拟[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9年03期
6 王水;魏奉思;;中国空间天气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4期
7 陈鹏飞,方成;太阳大气中磁重联的MHD数值模拟[J];天文学进展;1999年04期
8 郭九苓,王继业,刘振兴;不考虑磁层顶磁重联的全球三维MHD模型[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9 张力,喻传赞;行星际空间中激波加速的宇宙线粒子能谱的解析表式[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10 汪景琇;太阳低层大气中的磁重联[J];中国科学A辑;1995年02期
11 方成,陈鹏飞,唐玉华,狄晓华;耀斑环动力学的数值研究[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9年02期
12 汪景琇,史忠先;太阳光球层磁重联的直接证据[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91年04期
13 周国成;日冕和行星际空间辐射机制(英文)[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4年03期
14 方成,陈鹏飞,狄晓华;太阳耀斑演化的数值模拟与可视化[J];中国科学基金;1999年04期
15 陈鹏飞,方成,胡友秋;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中的伪重联[J];科学通报;1999年20期
16 吴寄萍,林锦云;太阳风中磁重联的可能性及其观测证据[J];空间科学学报;1989年02期
17 吴怡芬;;磁重联的研究(英文)[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8 王水,刘一凡;行星际空间系统的低维迹象[J];地球物理学报;1996年02期
19 陈鹏飞,方成,唐玉华,胡友秋;太阳大气中自发磁重联的数值模拟(Ⅱ)重力、热传导下二维三分量的计算结果[J];天文学报;1998年04期
20 王世庆,盛克敏,任朗,高庆弟;内破裂不稳定性及其数值模拟[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奉思;胡强;R.Schwenn;冯学尚;;行星际空间中的磁重联现象[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何宏青;万卫星;秦刚;;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相对经度”非对称分布的统计与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濮祖荫;肖池阶;张贤国;王珏;周煦之;付绥燕;谢伦;王晓钢;马志为;宗秋刚;刘振兴;M.W.Dunlop;;磁层磁重联观测研究进展:中国双星计划探测新成果[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晓钢;;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的磁重联现象[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5 周国成;;磁重联和波关系讨论[A];第十一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陈出新;;等离子体片中磁重联后磁流通管的运动[A];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7 陈出新;;等离子体片中磁重联后磁流通管的运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水;魏奉思;;中国空间天气研究进展[A];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专辑[C];2007年
9 史全岐;濮祖荫;张贤国;傅绥燕;肖池阶;刘振兴;马志为;;磁层顶三维磁重联的初步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向长青;王敬芳;熊东辉;;日冕物质抛射和激波系统在行星际空间的演化[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鼎坤;行星际中小尺度结构的综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2 郭九苓;磁尾准稳态结构与动力学过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5年
3 陈鹏飞;太阳耀斑中磁重联的数值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4 张灵倩;上行离子流对亚暴膨胀相起始的触发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5年
5 杜丹;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在行星际空间的传播和演化规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6 徐小圆;HT-7托卡马克芯部温度涨落与锯齿磁重联的电子回旋辐射成像诊断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张清和;日侧磁层顶磁重联过程的卫星和地面联合观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杨小松;激光等离子体中有质动力驱动磁重联与引力等离子体中磁调制不稳定性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9 熊明;一些行星际复合结构的动力学和地磁效应的MHD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薛向辉;日冕物质抛射的对地有效性及近地空间环境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水平;X线区域等离子体对磁重联率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2年
2 张强;尘埃等离子体磁鞘特性和非线性撕裂膜不稳定性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赵洪亮;吸积盘中Sweet-Parker重联对一种磁发电机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4 闫丽梅;SOT/Hinode观测的太阳色球针状物和喷流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高朋鑫;CME活动周统计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6 武昭;基于MHD数值模拟的行星际激波传播与预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胡世林;剪切流对垂直场四极结构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姚甲;冕洞对CME激发的激波产生缓变太阳能量粒子事件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朱春明;行星际磁云边界层中的电子分布函数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10 朱玉婷;宇宙线高能粒子扩散系数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晶晶李斌;我科学家绘出太空磁场三维“天然舞姿”[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记者  许琦敏;首次观测到神奇“磁零点”[N];文汇报;2006年
3 刘鹏;谁纵极光当空“舞”? 魔力之手找到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记者 常丽君;美拟发射卫星探测磁重联现象[N];科技日报;2010年
5 ;2006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许琦敏;太阳活动并非洪水猛兽[N];文汇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金向农;太阳活动与人类的生存发展[N];江苏科技报;2006年
8 钱铮;肩四大使命,“太阳-B”卫星开始追日[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记者  陈宝泉 实习生 侯晓明;“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揭晓[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黄全权常玉洁;今后“月球-火星”这条道,将会很“挤”[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