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电离层无线电掩星技术研究

吴小成  
【摘要】: 无线电掩星技术作为一种既经济又强大的探测手段,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应用于行星电离层和大气探测,至今仍是行星探测的一种重要手段。无线电掩星技术作为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新的增长点,也将成为21世纪最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之一。该技术可测量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和中性大气气象场,具有覆盖面广、全天候观测、长期稳定、高精度和高垂直分辨率等优点;该技术提供的观测资料,将对空间环境监测与研究、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空间、天文、气象以及国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介绍了无线电掩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基本原理,围绕电离层掩星理论和反演算法、验证及其应用等开展了诸多研究和探讨,主要内容如下: 1、介绍无线电掩星观测模拟方法,包括轨道模拟和观测数据模拟。 2、系统地研究了基于电子密度分布局部球对称近似的电离层掩星反演方法,着重研究如何处理LEO轨道高度以上电离层对无线电波的影响,发展了改正TEC反演方法、利用Chapman模式和IRI模式辅助反演共三种方法来处理此问题。统计比较结果表明,改正TEC反演方法是最佳的反演方法。当非掩星侧数据无法获得时,利用Chapman模式和IRI模式辅助反演的精度优于传统的弯曲角指数外推方法和忽略顶部电离层影响的方法。 3、分析电离层掩星误差源,指出电子密度分布的局部非球对称性是电离层掩星的主要误差源。通过大量模拟掩星数据反演误差的统计分析,总结出以下特点:(1)反演误差随太阳活动水平的增强而增大;(2)反演误差在冬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小;(3)总的来说,中纬的反演误差比低纬和高纬小;(4)不考虑季节和纬度影响,白天的反演误差比夜间和晨昏小。 4、利用非相干散射雷达和垂测仪数据,对COSMIC电离层掩星数据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电离层掩星电子密度剖面与非相干散射雷达探测结果符合得较好;由掩星数据得到F层峰值电子密度NmF2与垂测仪探测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37,相对偏差的标准差为20.7%。通过分类比较发现,COSMIC掩星探测得到的NmF2与垂测仪的相对偏差随季节、地磁纬度、地方时变化的特点,与模拟掩星数据反演误差统计结果符合得很一致。 5、深入分析电子密度分布非球对称性影响电离层掩星反演的机制,为电离层掩星定义了非球对称因子,研究表明非球对称因子与NmF2的相对误差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非球对称因子被用于反演结果的修正,大大降低反演误差。 6、研究三维约束的电离层掩星反演方法。采用三维经验电离层模式作为约束,应用于模拟掩星数据反演,大大降低了反演误差,对实测数据反演结果与垂测仪的比较表明,反演结果合理可靠。首次尝试用球谐函数拟合,对全球分布的掩星电子密度进行建模,再将建模结果作为约束条件用于掩星反演,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大幅降低反演误差,可以应用于将来的掩星星座观测数据的反演。 7、利用COSMIC掩星数据分析太阳活动低年的电离层气候特征。 8、对火星电离层掩星探测进行仿真研究。研究表明,中俄联合火星探测中,星-星掩星双频探测得到的火星电离层电子密度,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测量精度;星-地掩星单频探测,可以有效获得白天火星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邹大鹏;吴百海;卢博;;海底沉积物孔隙度计算方法与声速反演的误差分析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07年04期
2 刘经南;赵莹;张小红;;GNSS无线电掩星电离层反演技术现状与展望[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06期
3 王鑫;吕达仁;;GPS无线电掩星技术反演大气参数方法对比[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4 白伟华;孙越强;朱光武;杜起飞;陶鹏;王晶;;星星间无线电掩星探测火星电离层的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10期
5 张素君;平劲松;洪振杰;韩婷婷;毛晓飞;;星-地无线电掩星技术探测火星大气和电离层[J];物理;2009年10期
6 赵莹;张小红;;COSMIC掩星观测数据反演电离层电子密度廓线[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黄静;张艳武;邱崇践;;由HIRS/3资料反演大气温度廓线的理论误差分析[J];高原气象;2008年01期
8 冯亚楠;张朝云;;论GPS的测量原理及误差分析[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肖宏波;史小红;王晓颖;;电离层层析成像的一种改进算法[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康四林;李语强;;GPS定位中的误差分析[J];天文研究与技术;2010年03期
11 徐继生,邹玉华,马淑英;GPS地面台网和掩星观测结合的时变三维电离层层析[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12 陈仲居;;GPS RTK技术的误差分析及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7期
13 徐淑春;;浅析GPS测量与误差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3期
14 沈铭;王伟;;GPS RTK技术的误差分析及质量控制[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年05期
15 李鹏;;GNSS掩星探测大气算法及误差分析[J];北京测绘;2009年01期
16 童世璜;;测角感应同步器的误差分析和若干结论[J];自动化学报;1980年03期
17 马淑英,李钧,梁百先;武昌电离层峰以上和峰以下电子含量之间的联系[J];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03期
18 黄天锡;电离层电子总量水平梯度和相关系数[J];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04期
19 陶化成;巩爱平;;一个毁伤概率计算公式的误差分析[J];兵工学报;1986年04期
20 刘传义;李济民;;二次样条矩形簿板单元的误差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於晓;甄卫民;刘钝;冯健;;基于三频信标观测的电离层层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邹玉华;;利用GPS观测数据反演电离层平均电子密度分布[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滕荣荣;刘耀炜;赵谊;马玉川;;强震地壳逸出氡和电离层异常耦合关系的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熊超超;;临近空间军事应用与探测方法简介[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翁利斌;方涵先;雷霄龙;杨升高;;相似预报法在电离层TEC短期预报中的应用[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乐会军;刘立波;乐新安;万卫星;;1999年8月11日的日全食的电离层响应:观测和模拟[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刘晶;刘立波;赵必强;;不同行星际条件下的电离层响应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吴小成;胡雄;张训械;宫晓艳;;CHAMP电离层掩星数据反演算法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胡雄;吴小成;王鑫;宫晓艳;徐轻尘;刘佳;;火星电离层/大气无线电掩星探测仿真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刘静;张学民;申旭辉;欧阳新艳;黄建平;;九江地震前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电离层异常[A];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小成;电离层无线电掩星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2 郭鹏;无线电掩星技术与CHAMP掩星资料反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3 宫晓艳;大气无线电GNSS掩星探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9年
4 佘世刚;高精度K频段星间微波测距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曾桢;地球大气无线电掩星观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3年
6 陶忠祥;位置敏感探测器在头位跟踪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7 阎敬业;星载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系统设计与误差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5年
8 郭孝城;行星际激波与地球磁层作用的全球MHD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彭忠;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的全球MHD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林雪慧;基于实验的杂交反演方法及其在复合材料性能研究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丽;钠层测风测温激光雷达原理及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2 肖宏波;电离层层析成像及掩星反演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会;平面连杆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究与实现[D];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
4 李伟;基于模糊控制的气体流速控制仪设计[D];吉林大学;2005年
5 陈振;空间光通信中的ATP系统分析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6 胡霞珍;用于万能工具显微镜的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7 毕业;导弹半实物仿真系统误差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李德维;非接触式轮对几何参数测量精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徐观;汽车四轮定位仪检定方法与装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方东;ICS型电子皮带秤在烟草制丝线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郑千里;我国率先开展遥感误差分析[N];科技日报;2001年
2 记者 蓝建中;探到太阳耀斑爆发或干扰地球电离层[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驻德黑兰记者 孙华;美海军试验制造海地地震[N];文汇报;2010年
4 ;史建魁:地球和行星的磁层及电离层、离子体物理研究[N];科技日报;2003年
5 刘增良 山民 本报记者 张锋;反导电磁“墙”能挡住导弹吗[N];解放军报;2004年
6 陈昱澍 刘学刚;现代战场“神行太保”[N];中国国防报;2003年
7 张树民;中和滴定与误差分析[N];山西科技报;2003年
8 李央;别拿自己不当干部[N];中国经营报;2004年
9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波探奥秘 流风代代传[N];光明日报;2003年
10 朱芙蓉;气象武器:人类又一威胁[N];科技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