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作用
【摘要】:瞄准新疆中亚型造山与大规模成矿的某些关键科学问题,立足于古生代矿床时空分布的基本地质事实的野外调查研究,从充分整理消化前人大量研究成果资料和与中亚邻国构造—成矿格局的综合对比分析入手,分析厘出主要的火山-侵入岩带和成矿带,选择那些有争议的关键区段进行重点解剖,辅以岩石学和高精度同位素年代研究。将造山作用与成矿过程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尝试从板块构造角度来认识北疆矿床时空分布关系及演化序列,以金属矿床时空分布样式作为大地构造环境的标志和限定,提出并论证了新疆大地构造演化——元古代古天山洋与古生代准噶尔多岛海两期大洋模式。以为寻找大型矿集区的战略靶区优选提供科学依据。
1.中亚型造山带与海西期大规模成矿
中亚地区以古生代多陆块拼合造山、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与山盆体系构成独特的地质构造格局。中亚型造山带具有多块体、多缝合带镶嵌、山盆耦合的大地构造格局,地壳经历了古生代地块拼合增生过程和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陆块规模小于现代大陆板块,陆间洋盆小于现代大洋;多期蛇绿岩、高压变质岩、富碱花岗岩带的发现,指示地壳增生过程复杂多样;地壳经历了多旋回的造山和增生;中亚大型—超大型矿床总体上表现出网格状(矿结)分布特征和聚矿带的菱形镶嵌状展布规律,相比之下,环太平洋与特提斯成矿域则更具有“线性”特征;海西期的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具有多岛海特征。
对新疆北部50余个已知矿床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出海西期(400~250Ma)是本区有色和贵金属成矿高峰期。整个北疆地区陆相环境中金、铜-镍、锡、银等矿床主要就位于晚古生代末碰撞造山挤压-伸展转变期,与大规模的块体旋转、压剪、走滑拉张以及陆内俯冲造山等独特的现象有成因联系。铜和铜镍矿,主要集中于中泥盆世、石炭纪和早二叠纪。金矿跨越时限为泥盆纪一早三叠世。其中早石炭世,主要为火山岩浅成低温型金矿床,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以形成韧性剪切破碎带型金矿为特征,二者共同的特点均产出于俯冲带的边缘带近陆一侧(岛弧带-弧后盆地交接部位)。
说明晚海西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对北疆地区具有较普遍的和重要的意义。对晚古生代花岗岩、陆相火山岩、镁铁-超镁铁杂岩的系统总结为上述认识提供了岩浆作用性质方面的证据。
2 北疆主要金属矿床划分为7大构造阶段产物
在前人基础上,按照板块构造观点并结合最新的系统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将北疆古生代金属矿床(兼顾某些构造环境指向明确的非金属矿床如石棉、滑石等)划分为七大构造阶段组合:
Ⅰ.稳定古陆环境中的前寒武纪矿床
Ⅱ.裂谷发育期(初始拉张期)矿床、
Ⅲ.洋壳(小洋盆)扩张阶段矿床、
Ⅳ.板块汇聚边缘早期过渡壳扩张阶段矿床、
Ⅴ.板块汇聚边缘晚期阶段挤压陆缘环境矿床、
Ⅵ.碰撞造山期矿床
Ⅶ.造山期后伸展构造阶段矿床。
3.发现新的兰闪片岩露头,矿物组合呈石榴石-白云母-绿泥石-方解石-兰闪石组合,系副变质岩。位于昭苏县南西图拉苏达坂,在已报道的阿克牙孜河上游兰闪片岩西侧约100公里。
4.依据放射虫硅质岩确定巴音沟蛇绿岩套时代上限不晚于晚泥盆世
|
|
|
|
1 |
白学让,原莲肖;东秦岭商丹地区蛇绿岩中的角闪石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0年02期 |
2 |
邱瑞照,周肃,邓晋福,李金发,肖庆辉,蔡志勇;西藏班公湖—怒江西段舍马拉沟蛇绿岩中辉长岩年龄测定——兼论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形成时代[J];中国地质;2004年03期 |
3 |
韦栋梁;夏斌;周国庆;王冉;钟立峰;万哨凯;;西藏泽当蛇绿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意义[J];地球学报;2006年01期 |
4 |
张扬;何国琦;;甘肃北山早古生代蛇绿岩带的特征及演化[J];上海地质;1988年03期 |
5 |
曹圣华,廖六根,邓世权,肖业斌,徐平;西藏班公湖蛇绿岩组合层序、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年03期 |
6 |
许荣科;郑有业;党引业;齐建宏;梁积伟;马国桃;;西藏札达曲松一带两条蛇绿岩带的初步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04期 |
7 |
张学奎;曾俊杰;王晓伟;李注苍;齐建宏;;新疆艾母土巴斯它乌蛇绿岩地质特征[J];甘肃地质;2008年01期 |
8 |
董连慧;朱志新;屈迅;王克卓;赵同阳;;新疆蛇绿岩带的分布、特征及研究新进展[J];岩石学报;2010年10期 |
9 |
肖序常;万子益;李光岑;曹佑功;周祥;;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其邻区构造演化[J];地质学报;1983年02期 |
10 |
汤耀庆,卢一伦;东秦岭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
11 |
冯益民;霍有光;;西准噶尔古板块构造研究的某些新进展[J];西北地质科学;1987年02期 |
12 |
颜铁增;许兴苗;朱朝晖;汪建国;;安徽伏川蛇绿岩带发现微古植物化石及时代意义[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年01期 |
13 |
马中平;夏林圻;徐学义;李向民;夏祖春;王立社;;南天山库勒湖蛇绿岩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4 |
高延林;;青藏高原蛇绿岩和古洋壳恢复重建研究中的问题讨论[J];地质通报;2009年12期 |
15 |
黄增保;张有奎;吕菊蕊;李葆华;刘明强;;北祁连水洞峡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J];甘肃地质;2010年02期 |
16 |
董想平;杜占美;管波;张涛;;青海直河蛇绿岩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矿产勘查;2010年05期 |
17 |
张元元;郭召杰;;准噶尔北部蛇绿岩形成时限新证据及其东、西准噶尔蛇绿岩的对比研究[J];岩石学报;2010年02期 |
18 |
朱宝清;冯益民;;唐巴勒地区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J];西北地质科学;1982年05期 |
19 |
白文吉;胡旭峰;杨经绥;周美付;;山系的形成与板块构造碰撞无关[J];地质论评;1993年02期 |
20 |
曹荣龙;新疆北部蛇绿岩及基性-超基性杂岩[J];新疆地质;199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