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田颖川,覃秉益,王祈楷;放线菌素D对烟草花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的影响[J];科学通报;1981年08期 |
2 |
郭卫星,赵温利,方燕,田志刚;抗磷酸胆碱B细胞κ链V基因经基因置换重排至Jκ下游区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1997年03期 |
3 |
倪京满,杨小武,潘鑫复;抗癌药物放线菌素D及其新类似物体外DNA结合特性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4 |
徐侃彦,熊樱,杜雨苍;精氨酸加压素C端片段(4~8)对大鼠海马神经元CCT的影响(英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2年04期 |
5 |
宁顺斌;钙离子可能参与放线菌素D诱导的玉米细胞凋亡(英文)[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6 |
张瑞;彭建新;;放线菌素D诱导的SL-1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7 |
董守良,倪京满,王勤,王锐;放线菌素D及类似物对荷瘤小鼠生理生化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8 |
李丹;尹辉;张毅;李秋莉;;植物的磷酸乙醇胺甲基转移酶[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年05期 |
9 |
吴元元;沈荣;;肺炎链球菌C多糖的研究现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1年01期 |
10 |
薛永常,陈永军,曹敏,李云荫;AMD和CHM对水分胁迫下冬小麦幼苗ABA累积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
11 |
蔡澎,吴梧桐,吴如金;血红素氧化酶诱导机制的初步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1997年03期 |
12 |
陈德高;;胞二磷胆碱的临床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79年02期 |
13 |
王仑山,丁惠宾,林洁云;放线菌素D和环已亚胺对伊贝母胚性愈伤组织中胚性细胞团和球形胚发生及大分子代谢动态的影响[J];遗传学报;1993年02期 |
14 |
卫海燕,王中全,崔晶;旋毛虫抗原的结构与功能[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4年05期 |
15 |
张会图;刘爱明;武临专;孙桂芝;韩锋;高群杰;张玉琴;王以光;;AHBA合酶基因的筛选与放线菌素D产生菌的发现[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年01期 |
16 |
曹雪;杨瑞丽;袁献温;奚涛;杨臻峥;;海洋放线菌ACMA006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J];台湾海峡;2011年03期 |
17 |
朱治平,汪曼丽,沈瑞娟,唐锡华;放线菌素D和环已亚胺处理对水稻胚胎发育和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形成的影响[J];科学通报;1980年20期 |
18 |
熊绍银,吴本传,肖成祖;影响人β干扰素超诱导的因素[J];微生物学通报;1986年03期 |
19 |
黄跃,孙秀泓;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会成代谢[J];生理科学进展;1990年03期 |
20 |
朱治平,唐锡华;高等植物胚胎的发育生物学研究——转录和翻译抑制剂对水稻胚胎发育和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形成的影响[J];中国科学A辑;1981年07期 |